重庆恒企会计培训
恒企教育,专注会计培训多年,以会计实战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快速学习模式,从会计考证、会计实操到会计上岗,培养真正实用的会计人才。

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点

1

什么是 会计 电算化理论知识点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1. 会计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加工等处理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大致经历了手工,机械化和电算化等几个数据处理阶段。

2. 在机械化会计信息处理阶段,会计人员借助于穿孔机,验孔机,分类机和编表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编表工作。

3.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阶段是会计数据处理的高级形式。

二.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1981年8月,在吉林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

2.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资源。

3. 会计人员是会计电算化的主体,软件资源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和灵魂,信息资源是会计电算化的保障。

三.会计电算化的特征:集成性,自动性,实时性,复杂性,开放性

四.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差异

1.手工会计主要是建立会计科目体系,开设帐页,登记期初余额等,初始工作简单,风险小。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最大,且较为复杂,如果初始化错误或失败,会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错误或失败,具有较大的系统风险。

2. 手工会计由于受会计核算工作量的制约,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科目的设置都仅为中文科目。

3. 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会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基本采用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

4. 手工记账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其核算形式上本质是采用直线式数据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通常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其核算形式本质上是采用放射式数据处理流程。

5. 手工会计的账簿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在会计电算化中,不可能打印处订本式账簿,所有的账页均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

6. 在会计电算化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取数公式定义,审核公式定义等工作,则作为报表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可预先一次性定义。

7. 手工会计职能范围局限于反映职能,会计电算化的职能重心在于决策和控制,但相互牵制的控制措施失去效用如账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等。

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 管理

一. 会计点算化的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被称为是继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封建社会早期的簿记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式记账法之后的第四次会计革命。

2.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在会计领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

3. 国外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逐渐发展形成的。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结构。

1. 由于企业性质,行业特点,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求不同,会计电算化所包含的内容并非完全一致,其系统的划分也不尽相同。一般由三大系统组成,即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管理决策系统。

2. 财务系统主要完成会计核算及管理业务。供应链系统包括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其中管理决策系统又包括财务分析系统,绩效评价系统(通过杜邦分析,经济增加值分析,平衡记分卡等功能)决策支持系统。

3.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以总账系统为核心的,总账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数据,如会计科目档案,部门档案,职员档案等,与工资管理系统可以共享。会计科目档案在总账系统中设置后,在工资管理中就不必重复设置。各项工资费用的分配及相关费用的代扣,提列,可以通过相应的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中,不必手工填制与工资相关业务的记账凭证。

4. 总账系统与成本管理系统可以共享会计科目,部门档案,项目档案,产品档案等初始设置数据。如直接人工费来自于工资管理;直接材料费来自于存货核算;制造费用来自于固定资产管理,总账系统,存货核算;成本管理的处理结果以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到总账系统。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结构

1.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用性包括:

(1)财务应用结构,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企业,一般采用财务应用模式。这种企业的会计业务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强调与往来单位应收,应付款项核算。

(2)工业应用结构,为了满足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需求,在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结构上有两个方案供选择:一是基本应用结构,二是扩展应用结构。

(3)商业应用结构(4)集团应用结构

3

会计电算化的名词解释

指定会计科目、关键字、总账系统初始设置、功能权限、角色、整理凭证、报表单元的名词解释。

帐套: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一般来说,可以为企业中每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建立一个帐套。

指定会计科目:是指指定出纳的专管科目。只有指定科目后,才能执行出纳签字,从而实现现金、银行管理的保密性,才能查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关键字:是一种特殊的单元,可以标志一个表页,用于在大量表页中快速选择表页。

总账系统初始设置:由于用户根据企业的需要建立账务应用环境,将用友通用账务处理系统变成适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专用系统。

功能权限:在系统管理中进行设置,主要规定了每个操作员对各个模块及细分功能的操作权限。

角色:在企业管理中拥有某一职能的组织,这个角色组织可以是实际的部门,可以是由拥有同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

整理凭证:就是删除所有的作废凭证,并对未记账凭证重新编号。

报表单元:是组成报表的最小单元。单元名称由所在的行、列标志。

4

会计电算化遵循的原则

⒈ 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 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 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来开展。一般来说,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 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 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 的 效率和质量, 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也就是说,要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⒊ 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内部与外部相联系。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第二,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在进行部分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有全局的观点,考虑到与其他子系统的联接性,使逐个实施的子系统全部完工后能组成高质量的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不能只考虑局部的优化,以至影响整修系统的完美组合和高质量性。

以上是重庆恒企会计培训整理的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点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会计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