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恒企会计培训
广州恒企以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眼光,帮助学员提升会计知识,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量身定制,让学员可以不断提升进步,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1

税务 会计 和 财务 会计的区别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1.从所得税方面看其差异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两者的差异表现两个方面,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通常有两种方法对所得税核算,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从税法角度看所得税,通常表现在对所得税的成本费进行计算上,有二种可扣除项目和不可扣除项目,除此之外还关系到关资产、损失、收益的处理等内容。

2.从增值税方面看其差异

在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在增值税和税法进行确认大概是相同的,不过在目的和原则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税法方面对增值税的确认更加的宽泛和广泛。

3.从收入、营业税等看其差异

(1)从收入看差异。收入是影响企业税负和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2)从营业税看差异。根据营业税条例的规定我们可以知道,营业税的纳税业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主营业务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主营业务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当纳税人以预收款形式提供应税劳务、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时,按税法规定应计缴营业税,而财务会计则只以“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计入负债,只有当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符合会计标准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时才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3)从固定资产核素看差异。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

(4)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看差异。当发现可能发生减值迹象,会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就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

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内涵简析

1.1财务会计内涵

财务会计主要指的是在财务会计法规的指导下,按照财务工作管理的基本程序,对事业单位主体内的所有资产、资金流动、负债、经营往来账目进行管理的形式。财务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要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核算,从而使与单位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财务会计主要反映单位财务的基本情况,形成具体的财务报告,及时的传递财务相关信息。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它通过一定程序性的操作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并且参与提升单位效益,促进项目有序发展等内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主要向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负责,主要以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为依据,按照相关的财务会计科目,编制会计信息报表,提供必要的会计验证信息,促进单位预算的有效执行,并且进行必要的预算执行成果评估,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效地落实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现代财务会计工作面向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要做好财务分析的项目促进预算的有效执行,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1.2预算管理内涵

预算是根据单位的工作项目,对各种财务资源进行的预算分配,预算管理是对单位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考核、控制的有效管理方式。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合理的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科学的资金管理与财务分配。现代预算管理要有明确的计划性、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并且合理的组织交流活动,要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价值联系,并且形成完善的沟通手段,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干劲,避免日常管理中的盲目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必须要体现出有效的协调性,能够以数量化的方式明确管理的标准,并且运用财务手段监控日常业务工作,切实消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行为,因此预算必须要体现出事前控制、事中调节和事后总结作用和程序性,能够在财务部门的相关数据和控制支撑下,不断完善预算的标准,达到有效协调差异,起到鉴别推动作用,发挥出预算的实际功能。

3

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问题

1.缺少必要的预算审核审

核预算是保证预算合理和有效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前提,当前不少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在预算编撰与执行的全过程都缺少必要的审核机制,不仅没有规范的预算审核程序,而且存在着预算更改随意的现象。首先,有些事业单位没能建立起必要的预算审核体系,单位领导往往拥有直接审核权,预算审核没能经过细致的讨论,也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机制,导致预算列支内容不准确。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导致预算执行有出路,预算超支现象较为严重,财务支出过程中没能收集必要的佐证材料,财务管理数据信息不全面,没能就预算支出变动给出具体的原因,因此影响了支出的准确性。最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监督程序,导致预算更改的现象较为普遍,极大的减弱了预算的执行力,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2.两者不能有效对接

当前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方面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由单位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进行预算编制,由预算规划部门进行总体汇总,由单位领导进行逐项把关审核。但是预算编制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管理对接不足,存在着相互分离的现象。首先,在相同科目的内容不同,例如,水电煤气费在会计核算中的内容与预算编制中的内容存在着相分离的现象。其次,还有预算编制项目往往从不同的科目列支,有些有专项资金的可以列支到专项当中,还有些预算项目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因此只能调整列支到其它的科目当中,这就存在着两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对两者有机结合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预算变更的速度远远比会计核算的速度快,这使得财务会计的管理跟不上预算发展的速度,因此影响了财务会计工作准确性。而且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预算变动和预算执行跟踪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影响了两者的衔接。

4

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的策略

1.完善预算审核的制度

只有完善预算审核的制度,有效转变预算审核的方式,实现财务会计审核与预算管理的一致性,制定出健全的预算审核机制,达到在全面履行科学预算审核程序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在完善的保障系统中,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的背景下,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预算审核制度,和预算执行监管制度,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完善远程数据保障监控体系,从完整的财务网络系统中抽取出必要的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才能有效的监督财务预算的顺利执行,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效消除预算支出中存在的漏洞,切实达到会计精准核算目标。

2.优化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

只有实现优化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消除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本质区别,实现两者有效的结合,才能达到财务会计与预算紧密结合的目标。例如,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之前,应当对财务会计科目有详细的了解,注重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适应性。还要根据会计科目的指标来衡量预算编制的方法与各项活动的指标,保证预算编制内容与会计内容相符,切实满足会计编制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注重加强预算编制的超前性,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和财务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进行预算编制的改进,达到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有效消除预算不适应的问题。

以上是广州恒企会计培训整理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会计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