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8975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

如同船舶在大海里航行有风险一样,会计也是有风险的;船舶航行的风险是触礁,会计风险则是会计报表错报。触礁会造成船舶沉没或者毁损,会计报表错报会造成会计信息使用人决策失误。所以,在风险和损失之间必然有一个连接因素,即风险事件,只有风险事件出现之时,才会导致损失的发生。那么,财务会计风险防范如何进行呢?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事件主要有非商业目的的关联交易、非中立的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等。非商业目的的关联交易通过对关联交易活动的有计划的安排,以达到共同操纵会计报告利润为目的。非中立的盈余管理是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有特殊目的的选择,以达到操纵会计报告利润为目的。会计舞弊通常是在管理层主导下,由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甚至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以达到操纵会计报告利润为目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导致会计报表错报,诱发会计风险,而且几乎所有的会计舞弊行为都可以归因于非商业性的关联交易或非中立的盈余管理。
(一)非商业目的的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一般是指具有关联关系的主体之间的交易,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常的关联交易常用于节约交易成本,因而是一种合法的市场行为,其存在有自身的客观基础和必然性。然而关联方关系的存在,使得交易双方的风险和报酬难以以合理的比例出现,在双方的会计信息披露中也很难以公允和对等的形式出现。所以,关联交易是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这一强制性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关联交易的基本态度,即对不公正关联交易给予禁止。”
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非常普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不是基于商业目的。其动机主要有为了获得配股资格、防止股票被特别处理、转移资金、隐藏上市公司利润、逃避税收、骗取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管理人员追逐自身利益的需要等。“在正常的资本市场中,证券市场不仅是集资工具,更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合理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工具。但上市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取得非实质性的优良业绩,以骗取配股资格来圈钱,再通过关联交易将所得资金进行转移,使社会资源得不到优化。非商业目的的关联交易违背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证券市场失去诚信,更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过分强调了其筹资功能,而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很少顾及,甚至忽略,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丧失信心,从而远离市场,使证券市场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鉴于此,世界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将关联交易作为公司利益冲突的重要范畴,并且逐步建立一套严密的规则来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和惩处不正当的利益转移。
(二)非中立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盈余管理一旦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范围,即具有了非中立性,可以被称为非中立的盈余管理,即利润操纵型盈余管理。可见,非中立的盈余管理是基于特殊目的利润管理行为,它是为某一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所做的利润安排活动。这种利润安排活动必然是以除该利益集团之外的其他会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利益损失为代价,如随意变更会计方法、非商业目的的交易活动安排等,以取得市场或者某一集团希望的会计报告利润。非中立性的盈余管理因有悖于公认会计原则,所以常常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
(三)会计舞弊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企业舞弊也以空前的规模在蔓延,以舞弊为特征的会计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舞弊现象已日益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焦点问题。1995年美国发布的“威尔斯报告”称,美国每年因企业舞弊和滥用职权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4 000亿美元。出于企业舞弊危害的日益严重,人们认识到,仅将这种社会现象作为一般活动来处理,还远不能消除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以企业舞弊活动为对象,建立科学的企业反舞弊理论,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研究人员的共识。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就已开始研究企业反舞弊的策略。1939年,为了区别暴力与非暴力的经济犯罪,美国著名的犯罪学专家爱德文·桑斯兰德首先提出了“白领犯罪”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某个个人或集团,在从事高尚行政生涯或进行财务活动时违反法律的行为”。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