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进行有效工时管理制度

如何进行有效工时管理制度?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通常是指国家规定的、与劳动者工作时间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国家在各项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实行工时制度。工时制度是我国基本的工作时间制度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工时制度对于企业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如何进行有效工时管理制度
1.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工时制度促使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因为工时制度规定了明确的工作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促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更主动,更积极,更高效。
2.调动员工的工作兴趣
由于工时制度能充分反映出劳动付出与成果的关系,因此它可极大地调动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例如,同样8小时的工作时间,每个人做出的成果不一样,因此得到的报酬也不一样。这就会使员工产生更大的动力,真正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主动去做。
3.激励员工自我提升
工时制度是衡量计算员工能力的标尺,它既给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又让能力较差的员工看到了差距,有了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这对员工的自我提升是一种激励。
4.为评定部门、岗位设置提供参考
部门、岗位设置得合理与否,从工时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在标准工时下,员工每天的工作量只有与部门或岗位的工时相配套,才是合理的。如果部门或岗位工作排得满满的,经常有超工时的情况出现,或者员工根本无事可做,那么就说明这个部门或岗位设置不合理,有必要进行调整。因此,工时制度可以为企业判断部门、岗位的设置合理与否提供一定的鉴别依据。
综上所述,工时制度是现代化企业精耕细作、低成本运营的发展要求,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有益。那么,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合适的工时制度呢?有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按程序、分阶段地进行,工时制也不例外。建立工时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任务化阶段、工时化阶段和定额化阶段。
1.任务化阶段
这是工时制度的基础阶段。以某个工作项目为例,假如这个项目需要一个月完成,任务化就是指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工序或流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所制定的工作量。
2.工时化阶段
工时化阶段是对工作项目的进一步细化,它以工作时间为划分标准,要求全体员工做相同的工作,待所有的工作完成后看其所用的时间多少,即完成这一任务所使用的工时。经过前两个阶段后,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就出现了差异。通过直观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精神饱满程度。但由于对具体时间并没有进行相应规范,因此,报表反映的数据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要真正使其发挥作用,还需要进入工时制度的第三个阶段——定额化阶段。
3.定额化阶段
在员工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进行工时定额的工作了。这一阶段需要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相互配合,对每位员工的工作项目和所使用的工作时间进行综合评价、测算,最后进行定额计算,将工时与任务最大限度地结合,制订详细的定额工时计划,此时工时制度基本成型。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