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

1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意义认识不清楚、提问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关键、或者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理解等情况。朴新小编下面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巧做预设,灵活生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地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要求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要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令做。教师出题:“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被难住了。有一位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笔者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这位学生被问住了。此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迫切的愿望。

2

数学教学方法一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加大情感投入,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再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和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教师不要过分批评、指责学生,而应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

趣味性课堂让学生寻找快乐

欢快、趣味的课堂气氛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他们也最喜欢这样的老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趣味性课堂方法主要有:(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些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恰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创新思维。例如:用“2、2、3、9”四个数字你有多少种方法得出24的结果。再例如:发挥想象,用这几个图案“△△○○”,你可以组合出多少新图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奥妙。(3)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合作探究中得到一份快乐,体验数学的价值。(4)结合教学实际,巧用幽默语言。幽默的语言有利于调节气氛,活跃课堂。让学生在笑声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学的轻松,学的情趣高涨。

3

数学教学方法二

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我们由已知探求未知的重要工具。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只有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性才能真正被激发。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第一节课,我就创设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情境:用2乘你的出生月份数,再加上5,再乘50,再加上你的年龄数,再减去365,然后把最后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是几岁,是在哪个月出生的。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比常规引入法更新颖,更富于吸引力,诱发了学生急于学习方程的欲望。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只要高出进价的20%便可盈利,但老板常以高出进价的50%~100%标价。假如你妈妈准备为你买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你应该建议她在什么范围内还价?讨价还价问题是商品买卖活动中的常见现象,恰当的还价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真正感受到方程的魅力所在。

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一位老师上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的面积。

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尤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数学教学方法三

练习引入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于数学故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景:春天来了,学校的杨树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片片醉人的绿,无不透着春的气息,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心情,(出示图片,杨树上写着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可是有的绿叶上长了小虫子,它们要咬坏绿叶,破坏美丽的春天,小朋友们,你们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帮杨树捉掉这些害虫吗? 同学们听了,一个个情绪高涨,为民除害这样的好事谁不愿干呢?

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完善充实到教学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赋予传统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全国足球甲A联赛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25分,问该队共胜几场球?”这个新颖的问题一下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好些“足球迷”马上说出了得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很快就列出了方程,得出了正确答案。

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