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1

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永恒主题,课堂是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结合有思想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以通过课本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良好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伟大的数学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拿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培养和训练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明白为世界进步作贡献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追求。与此同时,数学也是一门有理性的艺术。这门课程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求真、诚信,从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证明,它就不属于真理,而不管这个问题提出者的地位和威望如何。如果问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了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渗透德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现实性。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某行业的工作有价值。

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添加不同的辅助线,寻求多种证明途径,这样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学生根据猜想进行推导、证明,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也可以利用习题,巩固结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教学方法一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两个问题

1.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问题,要有新方法,要充分认识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身的专业外,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脉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 重在课内,兼顾课后。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德育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兼顾课后,课堂上时时渗透,课后及时拓展,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驱动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更为生动的德育大课堂。如组织数学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数学的内容高度抽象,数学语言极其简洁,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思想反映客观世界的内在美。数学知识不但蕴含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备课要仔细钻研教材,注重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在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体验对数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及解决之后的欢愉。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主要包括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追求数学知识。同时,利用数学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追求数学美的同时追求人性美、自然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

数学教学方法二

通过数学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新课标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计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并不只属于艺术,数学之中也处处有美。数学图形体现着数学的外在美,抽象符号、公式符号、推理论证,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严谨、和谐则是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之中既然有美,数学教学就应该发挥美育功能,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杨辉三角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

又如,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中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直观化、形象化,既能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数学,又能增加数学的通俗性,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

4

数学教学方法三

让学生的个性在数学活动中飞扬

对学生而言,充满人文关怀的融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知识教育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生活是其整个生活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不断启发、鼓励下,满怀着兴趣和探究意识,主动参与智慧性的挑战活动,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将外在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的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以改善,同时,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意志和调控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从而使个性不断发展。如,在教学六年级综合应用“有趣的平衡”中,我设计了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制作实验用具,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培养他们从小就应有的科学态度。其次,引导他们探索,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生命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教学也应该在不断地生成着。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教师自身的生命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倾听、启发、引导、关怀、激励,对学生的生命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追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养的圣殿。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应该被视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

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关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数学教学上能够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学好教材,用好教材的同时,还要不适时机的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活动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我都会尽可能多的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赞赏,还会用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深厚感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只有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才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才能尽可能多地感化顽皮的学生,赋予自卑、胆怯、懒惰的学生以力量和智慧。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我常是面含微笑,眼中流露着期待,身体稍稍前倾,头微侧向回答问题的学生温和地说: “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看”…… 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不仅做到了师生呼应,强调生生呼应,而且用自身的行为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