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讨论

1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讨论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讨论?数学课堂组织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每位老师都积极探索的。长期坚持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自己在教学中也能尽快成为教学能手。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进行讨论的组织分工

灵活的组织形式能让所有的同学动起来;分组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既可按照座位随机分组,又可按不同观点来分组,还可让同学自由组合等。组内角色分工,指组内每位成员分别承担记录、概括、汇报、主持等任务角色。

讨论时可将有序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在有序发言阶段,每位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在自己发言前,先用简短的语句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有序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发言阶段,成员可自主发言。这样逼迫每一个人都参与,避免了坐享其成的现象;层次高一些的同学可以在自由陈述时多阐释一些,真正形成各尽所能、畅所欲言的局面。如果需要大范围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陈述观点。只要平时进行大量训练,养成习惯,那么讨论就会越来越顺。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讨论

科学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整堂课的成败,问题如何设计体现出教师的引导能力,教师引导的基本特征有四种: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而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启发性。因此设计讨论的问题,要符合开放性、层次性、激励性、探究性的特点。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作出多种解释和回答的可能性、发散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层次性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过去的经验或知识上,充分结合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激励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向纵深发展。探究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2

数学教学方法一

数学课堂组织讨论要论点有分歧

意见或观点相同时,就不用讨论或讨论不会产生什么新的结论或观点。所以,讨论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讨论的话题要有分歧,有争议。很多老师怕有分歧和争议的问题会影响课堂纪律而禁止这种讨论。但真正好的讨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已知函数f(x)=x4+ax3+2x2+bx仅在x=0处有极值,求a的取值范围。”该题的主要分歧是Δ=0否能取,这很有争议性,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讨论也就势在必行了。

如何组织数学课堂讨论

讨论的时间要拿捏得当

课堂上问题提出来以后,得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如要求学生思考半分钟,那么教室里是一片寂静,只有思维在高速运转,然后再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才有内容,才有质量。这只是时间方面的准备。如果是课外完成的问题要到课堂上来讨论,那么还应要求学生在材料方面有所准备,这样的讨论才会翔实具体。没有准备的讨论,那只能是临场发挥,仓促应战,必然是花架子,走过场;学生的思维不可能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那也就背离了讨论的初衷。

讨论后评价要恰当及时

讨论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让学生自评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应公正公平,并且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讨论中的闪光点,从投入的程度、发言的次数、讨论的质量、是否达成共识、是否有新的见解等方面来评价;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讨论中的不足,以达到“完善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

数学教学方法二

老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我们的观点是:老师是教不会学生的,同样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就好像学生感冒,老师代替不了学生,更代替不了学生吃药。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位老师要改变心态,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带动学生高效学习,点燃每个学习小组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实现自主、高效学习。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现在我们很难想象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是一个拥有大量知识和试题的水桶,学生是一个个盛装知识和试题的水杯,一个劲地夜以继日地灌,灌得学生们昏头昏脑,疲于应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独立消化知识。

这种做法,辛苦了教师,也拖跨了学生这个生动活泼的主体,其效果实在不佳,往往事与愿违,表面上看课堂上教师有声有色,秩序井然,但课后学生感到知之不多,容易忘却,印象不深,运用更困难。有人说“填鸭式”和“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两大法宝,是注入式教学的两件利器,它更是摧残人才的两把“匕首”。所以老师们必须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老师要充当“引导者”、“促进者”、“辅导者”、“顾问”和“参谋”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具体来说:(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是说一不二的布道者,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总是引着学生钻自己预先设计的某个圈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哪还有个性?哪还有创造性?(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3)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4)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5)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使讨论有效,避免走形式,力戒“假”与“浮”。

我们在听课时有时会遇到,给学生抛出几个问题,学生用3--5分钟讨论,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就拍手叫停,这种假讨论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老师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所以这时候老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必须关注每个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活动,达到“一切尽在掌握中”,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老师要尽可能的参加各小组的活动,在巡视中对各组的不同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以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4

数学教学方法三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当学生讨论缺乏自信时,教师要通过激励给予力量;当学生讨论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

当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给予支持;当学生讨论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应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教师应努力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讨论活动,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个别同学只顾自己发言,而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参与讨论,而在闲聊,不进入讨论状态。因此,每次讨论时,我建议要把各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讨论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汇报等等,这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并且还要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这样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组织数学课堂讨论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