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1

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动态生成的有效性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课堂中在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与学,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动态生成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井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经由这“意外的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

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情境不仅是导入,而且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果只有情境而没有问题指向,或问题指向与教学任务不一致,这个情境就是没有价值的。

2.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先提出一个通俗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约0.1毫米)对折30次,这叠纸大约有多厚?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立刻感到诧异,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探究,推导出通项公式。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切入课题,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激发了学生求知好奇心,使教学能在良好的互动中进行。

2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

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技能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身上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的考核。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对待成绩不好或者对数学失去兴趣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而不是像传统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体罚。教师也应该多参加一些关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大会,互相学习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理解学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这样一来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

3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课外学习有效性

我们所说的课外就是指“课前、课后”,当然还有“双休”。怎么利用“课前、课后”呢?要先在思想和意识上转变观念,重视“课前、课后”时间在学习中的作用。要创造良好的“课前、课后”环境和场所,这是保证课外有效的重要前提。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都要有良好的环境、安静的场所。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可能。正所谓“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现在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是学习的。下课了,就是就是我们的自由时间,想玩就玩。玩是可以的,那为什么不在玩中促学呢?在课前课后的玩乐中把学习也轻松地加进来,这样不就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了吗?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前“预习”,为课上的学习做准备,以及课后“复习”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巩固、完善。还有就是为学生提供空间,促进学生向多方向、多角度发展。关于“课外”的问题,各方面讨论的都不多,可能是由于“减负”的关系。所以我的经验和理论就更不足了。“课外”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往往学生的很多问题就是在“课外”发生的。

4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三

1.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地合作学习,数学教师就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能简单地写教案,而是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不仅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还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角度选择数学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才能更合理地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同时我们还要更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的认知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机应变,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数学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学有所得,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生合作学习

(1)先学后讲。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新课一般先由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只有在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后还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有专家研究得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理解程度呈金字塔形,而合作学习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一种学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三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学会了的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或可以与同学合作可以解决的不讲;老师讲了但是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3)要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足,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同时更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和反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章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3.进行有效性备课

原来的备课主要是根据原苏联教学法的一些环节,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思考的。比如说,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中讨论。又比如,练习设计的策略,也可以促进有效学习。还有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一些思考含量。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