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教师要激发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内阅读教学以及课外阅读教学中都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给予树》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教学的内容,让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教学内容能够尽快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让学生能够自主产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

2.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有效地进行阅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要张扬学生生命,树立学生的文本意识、人文意识、整体意识、主导意识。

教师要通过训练以及拓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展开阅读,让学生能够自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出色的文本,教师要整合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语文能力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教师可根据文本的特点,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去感动孩子。

如在《买小狗的女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解读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自然渗透、潜移默化的自主阅读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1.在解读文本中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要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要让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从整体中来,再回归到整体中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文本。学生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惊喜、愤怒。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渗入到阅读过程中,在整体上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教师要理清文章主线,让学生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把握文本,在解读文本中发展学生的语言。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局部篇的方法,并尝试使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梅花的精神,感知外祖父的思乡情结以及爱国之情,再引导学生思考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并尝试着将这种布局谋篇的方式运用到写作中,这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又体现了新课标由阅读到写作的飞跃。

2.寻找切入点,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在课内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寻找阅读切入点,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一个切入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全身心投身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条件。

三、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1.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就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主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采用适时、适度的引导方式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2.组建合作阅读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阅读能力组建阅读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教师要采取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更好地进行阅读。

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促使学生“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能够将阅读和写作有效地融合起来。针对不同的阅读小组,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阅读活动。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一

一、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能力的重要内容

语文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笔者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内阅读:就是对语文教材的阅读,这是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内的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读了之后,利用空余时间还要反复地读,基本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学生还应反复地咀嚼重点句、段的含义及作用,找出对我们的教育意义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赫尔巴特说过:“教学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行。”显示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如教学《凡卡》、《再见了,亲人》、《童年的发现》等课文都可采用自主学习突破法进行教学。其中《凡卡》这一课中的写信内容和写信时的回忆贯穿全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信的内容是什么?”、“回忆的往事是什么?”、“文章这样写凡卡说明了什么和揭露了什么?”等这些自主学习突破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中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再概括性的分析总结。

运用自主学习能化难为易,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比如,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如《学语文》《读写舫》),让学生去读,读后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或设计出适当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

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随意地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读,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读后做好读书笔记,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生的阅读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呢?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读材料,或略读,或速读,或品读。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的材料要反复地阅读;二是对所读的材料要加以理解,要粗知其大意,对反复阅读的材料要精细地品味,深挖其含义。

三是要把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记下来,作好读书笔记;四是对某些不易明白,不大理解的内容,要进行查证,解决阅读中的疑惑;五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要对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一番整理提炼,把它进行归类,便于今后写作时选用。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阅读效果

(一)阅读比赛:朗读式阅读比赛,这种比赛主要看学生朗读的音律效果,字是否正确,音是否准确,速度是否合适等内容。记忆式阅读比赛,这种比赛,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指定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背诵材料或讲述材料的大意,看谁背得多或者讲述得多,谁就是阅读记忆胜者。

理解式阅读比赛,这种比赛主要看学生在阅读中或阅读后是否迅速地对材料进行过思考,是否能理解材料的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参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的材料后讲述阅读材料的大意或背诵阅读材料,此项比赛,旨在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诗歌朗诵比赛:参赛学生朗诵自己在阅读中接触到的自认为比较好的诗歌,这项比赛旨在考察学生的对诗歌的积累、记忆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读书心得交流:学生交流各自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收获,并给大家指出在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如读《学语文》心得交流。

(四)阅读演讲比赛:参赛学生可从自己的阅读中选取材料写成演讲稿进行演讲。这项比赛,旨在表现演讲者的阅读面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炼和再创作的能力。

(五)办阅读手抄报比赛:作者可将阅读中自认为比较好的材料收集后办成阅读小报在班上交流,老师也可以组织评比,这个活动可以表现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六)开展阅读知识竞赛:就是在一定的学生范围内进行,一个组、一个班,以某一种或某几种阅读材料为竞赛题选择的范围进行阅读知识竞赛。

……

三、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读,是写的基础,为写积累素材;写,是读的深化,是对读的再创造,是把从读中获得的思想进行物化,并形成物化成果。

在阅读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

1.写读书心得: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或收获写下来,写成片段或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恰当的范围组织交流。

2.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写作,是把自己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些有用的知识,一些奇闻佚事或异域风情等写出来,向大家报告,让大家与作者一起分享。

3.写名作推介:就是把一些大家公认的名篇、名著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把这个名篇、名著介绍给大家。介绍名作,一般要介绍它的作者,作品表现的思想,作品的主人公和创作手法,以及它的影响和深远意义等。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二

一、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才能在学生阅读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而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依赖的是教师有策略的指导。在小学单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二)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对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整合训练,让学生在每一堂阅读课中都要有所收获。

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中,当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完成自主阅读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卡进行整合。当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课上授课的时间。

而对于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能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教学重点,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调整课堂预设,进行阅读教学整合,实施课堂阅读训练。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训练的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但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阅读文本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即便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的教学文本,多媒体动画中鲜艳的图片、可视化视频也会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提高了阅读训练的兴趣。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毁灭之前的美景,让学生体会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而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展示毁灭的视频,学生就能感受到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教师视频的演示中很自然就提升了阅读训练的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训练重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教师的预设,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朗读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体会民族团结友爱的情感,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

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渲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为了阅读训练重点进行阅读训练,而不是为了多媒体的使用而使用多媒体。

三、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向学生推荐阅读文本。小学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有着高年级的特定性,教师要根据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进行综合性阅读训练。在高年级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高年级要扩展阅读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质变到量变的转化。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我在导入《最佳路径》一文时,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教师应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

3、要目的明确

提问是推动学生客观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提问时为了训练重点,突破难点服务的,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提问设计,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和能力。

4、要抓住重点

目前的教科书中有不少是名家名篇,一篇篇课文是有它本身的语言逻辑、语言形式、结构规律了,我们没有必要对它的每一个语言现象、段落结构进行提问,满堂问只能是堵塞、泯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导致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收效低的结局。

我们应抓住语例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提问,做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思维才会萌发灵动。

具体地说,可以抓如下几点:

(1)抓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一篇文章、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犹如一个人的眼睛,透过它就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抓文眼。课文中有不少是显豁的、能够直接提示文章中心的语句,这就是文眼。教学中应提纲挈领,由少及多,通过它带动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的一个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一中心句概括了前文的全部内容,具有极大地信息量,利用它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语言文字训练。

(3)抓重点。有些重点语句、段落,内涵深蕴,含义深刻。教学时,要层层深入剖析,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受到启发、教育。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教学评价激励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必然保障,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育教学的润滑剂,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进行不同的评价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

因此,对于学生阅读的理解,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地进行多元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

如在教学《穷人》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拓展训练:①渔夫和桑娜收养了两个孩子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②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

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示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