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

1

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

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去展示发挥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强调得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生动中进行,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多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课堂上作为老师来说,千万别只顾着把自己的知识告诉孩子,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并尽情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育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都能通过读课外书、上网查询以及家长的帮助搜集到许多有关课文的资料,因此他们非常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跟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从而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

(二)引领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内容非常广,涵盖了一切的社会生活,还包括了古今中外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学的知识也是有局限的,所以一定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未接触到的东西,从而增加知识。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每一本书都是用一个铅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智慧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要让语文课充满活力而富有乐趣,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它和课堂内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两条腿。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新课标强调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因此,充分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然要努力的一个方向。要把学生校内与校外学习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起来。因为同学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度过的,而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到处有语文,生活到处用语文。让生活走向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无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一)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此以往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有利于安抚学生的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的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无法提高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更不用说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声调和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起到交际表率作用。

3

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参与经历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微笑授课,塑造教师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多媒体教学,增加情趣和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出色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志向激趣

“志”就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信心来自于志向,动力产生于信心。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方式,经常向学生宣讲学习目的,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把自己的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例如,让学生了解许多有成就的名人都是由于学好了语文而走上了成材之路。懂得“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各门功课,才能博学多才,全面发展,也才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杰出人才。

二、情感激趣

营造情感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它能诱发学生激动愉悦的情绪,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来营造这种情感氛围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来使教学有兴趣。”所谓人格是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教师要用爱心、用真情、用本领来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心和真情体现在教师的眼神、笑容、嗓音和行为上。教师要用一往情深的眼神、和蔼慈祥的笑脸、柔畅亲切的嗓音及简洁优雅的手势滋润学生的心田,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在爱的长河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三、语言激趣

教师的语言有趣味,它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炼,其次还要生动些、形象些、富于感情。那种枯燥的讲解、干巴巴的说教、罗里罗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语言,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例如讲《鸟的天堂》一课,如果导入新课只说“现在学习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就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换成这样的语言导入:“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有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天马河心的小岛,一株五百年的古榕,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成千上万只鸟。那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巴金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文章对大榕树和栖息在树上的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做了精心的、栩栩如生的描绘,展现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使我们有一种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想不想学习这篇文章啊?”寥寥数语,就可以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他们就会以愉悦的心境进入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教学之中。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