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

1

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愿意学、高兴的学并主动的去学。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快乐课堂

在教学中,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而不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

学生如果喜欢学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快乐,那么很多好的习惯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己也能养成。比如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以及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可是,教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首先,应该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知识,不同的难重点,精心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例如,通过网络或课外书查取获得,把他们觉得有用的知识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真正地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点能串一串,彻底掌握知识。所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条件,要把握好这一条件的适度问题,就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会如何学习打造好了初步条件。

二、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课堂教学应当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走入语文学习的情景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材的涉及面较广,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例如一些故事性、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特点,展开相关话题的探讨,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境和情境。

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找出。而且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会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多媒体的应用应当把握好度,因为有时候它会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课内容来自由选择教学地点,并不一定要将学生拘于教室里。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动植物园和博物馆,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切身的体验中让学生懂得语文。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生活里处处有语文。

三、大胆质疑,激发求知欲

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因此,要想获得成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刨根问底的提问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当今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求知,学会提问问题,应该作为现今课堂教学的导航。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保持疑问的态度。

例如,在讲到《雨中》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这篇课文,让学生看黑板上教师书写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如果教师这样做的话,既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又能够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雨中的人物有谁?”“事情为什么恰巧发生在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哪方面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方面问题还不够重视,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品德兼修,塑造良好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单纯的、美好的。作为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打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会发现里面有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诗歌、神奇的寓言、美丽的童话,以及很多纯真的心灵,善良的品质,优美的景色以及一些催人泪下的情境。学生幼小的心灵极易感动,因此通过一些情景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

比如当他们看到坏人猖獗,好人遭殃的情节就会产生愤慨之情;当他们看到描写祖国锦绣山河的句子就会产生赞赏之情;当他们看到书中的主人公有个完美的结局时就会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都是缘于情感驱动所产生的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唤起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培养。

2

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一

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授课顺畅的重要方式方法。

在此所说的课前准备,包含两方面:一个是教师的课前备课,另一个是学生的课前预习。两方面相互结合,才能使得课堂上的授课过程流畅顺利。首先说教师的备课。教师在每一次接触新的授课内容时,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读文章是必须的,在弄清文章含义的同时可以将一些比较拗口和不易把握停顿的地方做上标记,以方便在授课中给学生以提醒。文章中出现的新字、新词、段落的划分和段意也应把其含义等标注在它们附近的空白处,以方便授课中的翻看和表述。只有明确了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实际授课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另外,即使是教过很多遍的文章,教师在授课前也要默默的回顾温习,精简提炼授课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授课效果。除了教师要提前备课,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也很重要。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词汇较少,遇到一篇新文章往往不能够流利的通读下来,这时,就需要学生把自己不认识的,不明白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者是请教家长,同学等把它搞清楚,弄明白。

通读文章的要求不是简单的能够把文章读下来,而是应该要求学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的,不读错字、别字的,带有一定感情的把文章流利的读下来。初期,小学生们可能会感觉有些难,但是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习惯,逐渐培养起语文的语感,就会变的容易起来。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自我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从小培养这种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据研究表明,7~10岁的孩子的注意力最多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孩子也才有2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普遍存在于低年级学生中。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开小差呢?我认为教师们应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有度。

教师可以多多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制作直观性强,色彩丰富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在重、难点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作用。另外,根据文章的内容,编排成小话剧让学生们来演,使其身临其境,融入到文章的意境当中,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的含义,可谓一举多得。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时,要选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索,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外以各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手段,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 积极适时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评价的学问和技巧有很多,积极适时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或增强学习的动力,对小学生的影响颇大。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肯定的鼓励性评价时,会感到高兴和自豪,自信心倍增,进而推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小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以欠当的语言和态度予以指出,不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不气馁,不灰心。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的在乎和敏感,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修养应加强,以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引导。

3

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二

一、立足文本,构建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

紧抓教材文本阅读,根据不同文体课文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要将重点词句作为学生朗读的核心,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学生。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扣住文本语句来感悟阅读,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共鸣。文

本的阅读和理解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注重情景,创设各具特色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状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保证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倾向,对形成动机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使学生答疑解惑、探索求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文章主旨来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教学思维的"灵魂"所在,并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的声形优势得到了学校与教师的广泛欢迎,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枯燥的课堂知识马上跃然于纸上,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乐或影视信息中达到知识与数字信息的完美融合,创设了一种内容与情感、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她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思维的源泉。由于低年纪学生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具体事物(如插图)进行仔细观察,结合直观教具的演示,为其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学刻舟求剑,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领会图意,明确课文是讲一个过江人宝剑掉进江里的事。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态、语言的特点,思考以下几题:①这个过江人宝剑掉进江里之后,面部表情怎样?(一点儿也不着急)②这个人在做什么?(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③这个人当时是怎么想,怎么说的?④同舟人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教学方法

在学生理解课文后,要进一步帮助他们明白过江人的想法、做法错误的原因。我在黑板上画上波浪线表示江水,把硬纸剪成的小船挂在上面,再用硬指剪成一把宝剑,演示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的情景。让学生在船舷上刻"记号",再拉动纸船到"岸边"捞剑。学生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地明白了为什么捞不到宝剑的道理。即: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随船移动,但掉入江中的宝剑却没有跟着船移动。进而启发学生理解其中寓意:事物发生了变化,如果再有不变的眼光来看待,那便要犯错误。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生在阅读这首诗时,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看到白鹭翔空的情景,听到黄鹂欢鸣的叫声,甚至嗅到令人陶醉的气息,体会到诗中动静映衬画面的盎然生机。只有当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诗人当时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才能为学生所理解。

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一方面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靠图片、幻灯等直观性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文章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活的画面。这种把"话"变成"画"的探索正是阅读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训练。

四、实事求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指导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观察事物,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影片,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小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到写作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项乐事。

2、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

学生在初学写作时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困难,让学生顺畅地进入写作阶段。首先,教师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些生动的范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宝库敞开大门。其次,教师要在写作指导课上向学生传授简单而必要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有写作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将材料合理而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出色的写作。

五、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弱。而美育因素往往蕴含于教材中,相对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感知美,我常通过插图、投影等直观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其求美欲望。新教材图文并茂,这些图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是渗透美育的好材料。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六段文字与六幅图一一对应。教学第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他们立刻被图中那只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公鸡所吸引住。"这只公鸡的外表怎么样?"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公鸡真美!"接着,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公鸡美在哪里。栩栩如生的公鸡形象激起学生的说话兴趣:"公鸡有大红的冠子,有花羽毛,有油亮的脖子,还有金黄色的脚,它真美丽!"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观察、说话、审美的能力。

4

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三

一、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创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做法。

孔夫子对其徒弟们实行的因材施教,同样也非常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这时候的学生个性鲜明,直接率真,学生还不懂得扬长避短,优缺点最容易显露出来,这时候老师要像花园里的园丁一样,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其不好的枝杈及时修剪掉,在保持他们原有的性情下,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品质。

在语文学科上,有的学生喜爱背诵诗词,有的记生字快速准确,有的作文写得独树一帜,老师就要因材施教,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可以成立几个语文学习小组,由那些特点鲜明的学生做组长,提高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多留一些和家长能互动的或者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课下作业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比较贪玩,老师留下的课后作业一般是生字写几遍,诸如此类,这样的作业孩子未必都能做到认真完成,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孩子们可能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写着作业,要不就是草草了事,赶紧和小伙伴们玩游戏了。老师可以留一些和家长互动的作业,比如,和家长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和家长一起为某个生字编个小故事,或者将生字用彩笔画出来,等等。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还能激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性,也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家长的参与,还可以多留让孩子思考的作业。比如,学过的言字旁的字都有哪些呢?回去想想,第二天在班上比赛,看谁写得多。还比如,在古诗词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里面风吹草“低”为什么不能换成“草地”呢?看谁说的最有道理。类似这些能让孩子独立思考的作业,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将知识牢牢记在了心里。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培养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时期,有的老师只会让孩子多看其他同学写的作文,什么出色作文大全等等,可这些会束缚孩子的思想,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时候,一定要挖掘他们本身内在的潜力,不要让其他的思绪捆住了手脚。我看好多的小学生都是在编作文,很少有真实的东西。老师应该多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思考,记录下他们最真实的感情,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不至于胡编乱造。

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做个小实验,通过小实验阐释一定的道理。比如这个故事。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留下了一生中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瓶子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

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才满了。

老师可以多准备类似的小实验,学生既有兴趣参与进来,又可以有所思考,落实到纸上,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阐述能力。

四、在教室里准备一个图书角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建一个图书角,里面不要放作文大全之类的书籍,多放些课外书和故事书,让学生课余时间交换着品读,作文课还可以写读后感,遇到好词好句可以摘抄下来,一周之后看谁总结的多。

老师也要注重班级文化方面,比如黑板报,可以画的有韵味一些,以一首诗为题,例如梅花,画梅花,然后附上一首梅花的诗。黑板报角落每天都要更新一句好词好句,让学生每天学习总结一句,日积月累提升作文水平。每次作文课之后,老师可以挑出班里作文写得最好的几篇,粘在班里后墙上,供学生阅览,一方面激起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被粘在墙上出色作文的学生会有自豪感,会更加努力,没有被粘在墙上的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品阅学习。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常用到的教学方法策略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