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自我发展的需要受挫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孩子常容易产生自卑感,即自我估计不足、缺乏自信。他们常感到自己能力差,很容易灰心丧气。那么,如何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呢?
如何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的产生有主观原因,如意志薄弱和性格软弱,在困难、障碍面前屈服、胆怯;也有客观原因,如:有的家长动不动就训斥子女“太笨了”,挫伤孩了子自尊心;有的老师把注意力放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无意中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卑心理。总之,不利的客观现实环境与不良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是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多找一些优点进行优势互补
有自卑感的孩子,心理上的首要障碍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因此,我们就要多找一些他们的优点,进行优势补偿,或者针对他们的优势,创设一些条件,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有个孩子语文、数学成绩差,但体育好,我们通过发展培养他的体育特长,使他在体育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进而鼓励他,只要刻苦努力,语文、数学同样可以学好,使他增强了学好各科的自信心。
激发孩子前进的勇气
有自卑感的孩子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原因不能正确地认识、全面地分析,因而把挫折和失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差,自暴自弃。家长要善于帮助、教育他们全面分析、评价客观现实,正确的估价自己,正确与人比较,从别人的优点、成功之处汲取激励自己前进的勇气。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在学校,老师要采用艺术的手法教育学生,创设条件使有自卑感的孩子体验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成效。如在课堂提问时给他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在家里要创造民主型的家庭气氛,遇事协商解决,对孩子不采取指责、讽刺的做法,不要与他人攀比。如“某人都得100分,你怎么这样差。”“某人都是大队长了,你连个小队长也没当上……”更不能采用惩罚的教育手法。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让孩子始终感到父母既不溺爱他又很喜欢他。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实事求是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不可强求“完美主义”。不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要求孩子、塑造孩子,达不到要求,便对孩子一味地指责,使孩子产生心里压力,产生自卑感。对有生理缺陷或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更不能拔苗助长,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总之,我们必须改变造成孩子自卑感的不利的现实环境和不良的心理素质,才能彻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