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气息的动力原理

呼吸是人发声的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些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歌唱。因此,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下面就来说说歌唱气息的动力原理,大家千万别错过。

歌唱气息的动力原理

歌唱气息的动力原理

呼吸是人发声的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些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歌唱。因此,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稳,用气相对较浅,但歌唱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呼气动作要快多了,如果遇到较长的乐句,气息必须保持得住。

古人说“气动则声发”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好的歌唱者他的气息运用一定是科学正确的,歌唱时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状态还是有所不同的,口腔、鼻腔、喉腔、肺、肋骨、腰部、背部的肌肉群等都是帮助呼吸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肌群还有橫膈膜。

肺自身不能主动收缩,就像一个注射器排除液体或吸进液体必须通过外力一样,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之间的横膈膜就起到“手”的作用。通过和肋骨、气管、肺等的配合完成呼吸的过程,横膈膜上升时呼出肺部使用过的气体,感觉两肋下侧软的肌肉收缩,横膈膜下降时吸入空气感到两肋下侧软的肌肉膨胀。横膈膜是最重要的吸气肌肉,吸气时表现得更为主动,深吸时60%~80%的吸气量是由膈肌完成的。吸气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它需要肌肉的收缩,而安静时的呼气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涉及膈肌的松弛,肺、气管、胸部软骨等的弹性回缩,歌唱者演唱时的吸气量,比从事体育活动、体力劳动时少一些,但又比安静时多一些,介于安静呼吸与强迫呼吸之间。

但是演唱高音时,要求歌手快速吸入大量的气体,这种情况下膈肌与其起辅助作用的吸气肌都要收缩。那么歌唱跟平常的呼吸不一样在哪里?人的呼吸可以概括理解为两组肌肉群的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吸气肌肉群从前胸往下主要是两肋、横膈膜、腰部周围甚至后背都包括在内,这一组肌肉被称为吸气肌肉群。

歌唱的吸气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则吸得深。有人以“闻花”或以“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吸气,吸气时口腔应当是放松的。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生活中的感叹“啊!”“唉!”以及咳嗽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的功能很强大,但歌唱时不需要很费力,一般呼气肌肉的动作都够用。

需要注意的是,吸进来的气不能在刚开口时就耗尽,而应控制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将吸进来的气息保持住,即吸气肌肉继续工作,使呼与吸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此时两肋下侧软的肌肉膨胀)。说话时对吸气肌肉群的功用不太强调,在歌唱时则不然,歌唱要有连续的音、延长的音,而且声音要有高有低,音量有大有小,节奏有长有短,力度有强有弱,速度有快有慢,音色有刚、柔、明、暗的变化。

歌唱的声音是要有生命、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这些都要依靠呼吸的作用力来调整、控制和支持。呼吸对歌唱的支持就像拉琴的弓子和琴弦的关系,二者配合很重要,弓子好比呼吸,琴弦好比声带,二者配合得恰到好处,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来。吹管乐也要呼吸的支持,有支持力的演奏者吹出来的声音圆润饱满动听,而没有支持力的人则连一个整句的稳定性都不能保持。

吹管乐的人练习深呼吸来吹管乐器,唱歌的人用深呼吸来吹声带,这种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什么?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还继续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的内部产生了一种压力,吸进气时使肺的下部扩张,这种扩张使身体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这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

歌唱时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的对抗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始终保持着,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接着吸气。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这样继续下去,直至歌曲唱完。因此说歌声中的高低强弱,都是由气息控制的,一定要有流动的气息始终托住你的声音,这种用气方式也是情感表达和一切技巧的支柱。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歌唱者拿到作品后一定要找到换气点,换气点的位置不一定是一句的结束,有时几个字就要换气,它代表一种节奏的律动情感的律动,该换气的地方一定要换气,因此多听一些换气点正确的歌唱家演唱,逐渐准确找到换气点也是非常必要的!记住有四句格言:头腔空洞,喉咙饱满,胸廓挺拔,腰部胀紧。

歌唱气息的动力原理

歌唱气息控制训练

1.练习前的身体状态

将身体与精神放松,气息调整均匀,空气不要吸入过满,不要太刻意注意姿势及口、鼻吸气的动作。因为身体状况处于常态时,外界气压大于身体内压力,在完成正确的吸气动作后,肺部即形成负压,空气自然进入肺部,这样在演唱时吸气迅速,在话筒前无任何杂音。两肩微后展摆在自然的状态,胸腔打开,发音时要平稳、轻柔。

2.练习方法

(1)上述状态准备好后,以四拍为一小节,心里数|一二三四|。在数四的同时,将空气瞬间吸入(空气吸入不能过满),在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发“s(嘶)”音(国际音标的“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在发音的过程中,身体灵活自如,意识积极,肌肉不僵硬、富有弹性,神经不紧张、不松懈。发音时,呼吸的相关肌体组织上下挤压肺部,当挤压到极限时,左右前后继续全方位向内挤压肺部。向上的气流要细而稳、集中而有力。练习曲的每个乐句,气息和声音都不能间断,时间保持越长越好。肺部的空气始终保持在肺的下二分之一处

(2)发“s”的状态不变,舌尖稍向后移,声带立即振动,发出一个近似国际音标“z”(介于“ai”与“ni”之间)的音。发音时,注意力集中在声带上,练习曲的每个音都不能脱离“声带”,并要配合已练习过的气息方法。

唱歌时下颚松弛和口腔开度

1.下颚的放松训练

如果说口腔是声音进出的通道,那么我们的下颚就是声音进出的大门(下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下巴),这扇门如果不松弛开合自如,声音就会“堵车”,此项练习对歌唱者从小养成松弛歌唱的习惯至关重要,练习时注意上颚不要动,眼睛平视,下颚微收连续发:

(1)啦,啦,啦,啦

(2)呀,呀,呀,呀

(3)它,它,它,它

(4)达,达,达,达

练习时不要求字正腔圆,吐字含糊一点也可以,只要求歌者的下颚吐字时松弛、自由、灵活。

2.口腔开度训练

如果把美妙的歌唱想象为从美妙的音响发出来的声音,那么能够帮助我们产生美妙的共振“音箱”在哪里呢?好的,现在告诉你——它们由身体的几个腔体构成: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其中口腔与喉腔声带的连接最直接,是声带振动发声后的重要通道,因此口腔的开度训练对于歌手至关重要。

通过练习下面几个字——呀,那,大,踏,骂,蜡,可以充分打开口腔。练习时,速度不要过快,以2秒为间隔;上颚不动,眼睛平视。不要求大音量,只要求口腔的开度,因为声带是发声的根源,好的声音来源于声带。口腔和喉腔是最直接的“音箱”,吐字不是像喇叭一样喷射出去,因此要求声音吐字状态靠后,避免吐字的前、浅、白。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