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思维的技巧。

通过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2.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和条件,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才创业必须具备的基础和保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摒弃“重结果,轻过程”的旧教学观,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基本训练。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自身的美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1)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简洁即为美,数学中的简洁表现在思维和解题方法的灵活变通和巧妙等方面,它使许多的问题得到简捷而又明快的解答。如:一根绳子,剪去它的1/4,再接上5米,这时比原来少了3/16,问原来绳子长多少米?照正常思维要用方程来解,并且等号的两边都是未知数,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的困难。而其实只要画一幅线段图,将此题改为先求出5米的对应分率来做就非常简单了。简洁而又灵巧的方法的发现,顿时让学生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2)数学中的对称美比比皆是。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都具有对称性,如漂亮的花蝴蝶,它停飞展翅便是一幅异常美丽的对称图,而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比比皆是。如此种种,都给学生以一种数学神奇的感觉,从而也更激起了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反思,深度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反思的过程就是一种深度思维的过程。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或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进一步思考与强化,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加深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以后开阔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反思的过程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理清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技巧,有利于数学思维的锻炼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深刻、广阔,赋予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数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练就过硬的解题本领,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数学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形示数、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这样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现”教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新是人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映像的心理过程,创造是探索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和思考,亲自去发现知识和掌握技能,概括和总结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如数学课本上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建于1400年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是一座圆弧石拱桥,其设计与工艺是中外桥梁史上的卓越典型。它的跨径约为37米拱圈的矢高为7.2米。求桥拱圈的半径?(精确到0.1米)。笔者参考了从杂志上曾阅读过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先是不告知学生跨径和矢高这两个数据,而是问学生:假设赵州桥就在你的面前,你怎么求“桥拱圈的半径”?有学生说:这叫我怎么求啊?连一个数据也没有。有的学生则说用米尺去量。可是由于圆心的河底下,不能直接量出半径,那么笔者提出:“该量出哪些数据呢?”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情景,有的说要测量两个数据,有的说要量3个,有的说要4个。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要量出这几个数据”?经过讨论,最终学生得出“量出跨径和矢高”是最合理的方法。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按课本例题计算出半径。

3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把教学思维贯穿到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小学各年级担负的任务,从年级一开始做起。如:认识数的大小、比较长短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数的组成就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这些无不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实际操作、认真观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逐步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也为今后学习乘除打下基础。开始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展中,在各个年级我们都应该注重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把教学思维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把它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例如:学习两位数乘法时,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相乘,要求学生明白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地方,再总结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

学生明白了道理,就从直观的例子中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加深了印象,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内容,这种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也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方法时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有必要的。

4

如何训练数学思维

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主体体现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体现的内在要求,而且有利于呈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水平。一般来说,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体现的有效载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⑴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是数学思维的细胞。

在概念的数学中,特别是较难理解的概念,应充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减少学习上的困难,加深对概念的理解;⑵体现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发现过程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将定理、公式按教科书中的推导或证明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听课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一味死记硬背,机械套用,那根本就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展现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及证明过程,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测,去证明。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理解深刻,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易遗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

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们走过的道路是充满挫折的,每一个命题的发现和证明,常常是凭着数学家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但课本却不能把这些都编进去,只能按“定义、公理、例题”的模式编写,直接了当地给出结果,而隐去了数学家们曲折的探索,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如果教师只讲正确的方法,忽视歧路的分析,在课堂上总是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那学生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魔术师的表演,但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一要暴露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形成过程。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暴露起初的思维过程,努力提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特别要重视歧路的剖析。有时教师不妨学大数学家富克斯的做法,在课堂上把自己置身于“险境”,开设“即席答题”课,对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现想现推”,给学生一个机会,看看老师最初的设想是怎样碰壁的,更看看受到挫折后,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寻找到正确的对策而战胜挫折的,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