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

1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能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滋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把自主学习从我们教师的设想落实到学生们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满堂灌”,各类学生的认识各说不一。学习差的学生最反感,他们谈到这个问题总是叫苦,“听不懂”、“跟不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陪坐”等。中等生觉得虽然课堂上能获得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时间自己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我都懂,我不懂的地方老师又没有讲”。

老师的上课对这部分学生没有给他们提供拓展空间,反而禁锢他们思想,使学生变成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背离现代教学的宗旨,从而扩大厌学面。鉴于“满堂灌”弊大于利,结合B层班的特点,我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提问、讨论、答凝、小结”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探索、讨论、答凝、小结后让学生自己应用定理证明题目,并找出解决这类题目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解决这类题型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可在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救,强化。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学

整理知识网络关系,探求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

如在上复习课时,复习已学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教师一般只进行简单罗列,而不作知识的整体疏理。这样炒“冷饭”,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枯燥和陈旧,将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摒弃这种传统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知识时,就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如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相交的情况、值域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整理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及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的网络关系,明确这些知识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具有的辐射功能、网络关系。这样,不仅复习效果好,而且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重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题的质量上而不是解题的数量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重复操练,搞题海战术,而应注重帮助学生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教师在指导解题时让学生真正经历以下思维过程: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结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从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途径,得到最优的解法。

2

数学教学引导一

启发:就是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学生学习从生疑(趣)始,以解疑终,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惊奇就没有思维。通过启发使学生跃跃欲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启发不是讲课,不能取代学生自学。启发运用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当学生因启发而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一步一步地把原本被看作乏味和枯燥的事情当成有趣的事情去做,课堂上就会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时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的增长。

引读:引导学生读教材,最好默读。这一环节一定要“引”好,教师先展示引读提纲,简单提出要求和范围,要求学生按引读提纲,逐题组织答案。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获取信息,以便及时反馈。巡视要注意对象和方法,有的放矢,一是了解学习速度;二是发现共性问题;三是进行个别帮助。自学阶段要求学生把阅读、思考、操作统一起来,多种感受参与活动,多渠道获取知识。这一环节还要分粗学、精学两个阶段。通过精学,逐题组织答案,对每个问题建立自己的见解。其中,“引”是关键,“读”是重点。引读提纲要科学合理,即首先扣住教材重点、难点,同时又要切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适度。

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学

练习:这是学生知识结构形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后续教学。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对知识的认识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对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练习要作到精选习题,紧扣目标,科学安排层次。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检查,并及时矫正。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全班学生布置同样的练习,有的学生完成的快,有的学生完成的慢,完成快的学生没事可做。如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下功夫去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有效的方法去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如何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细分出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按课时来备课和进行教学,并且明确每课时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要完成的练习任务。

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学生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我们的课堂模式”改变了老师的“包讲”,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体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展示、相互作用才能实现。

3

数学教学引导二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早读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上横线,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每逢遇到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把它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凡是他们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时就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课堂教学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

通过自学议论,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老师备课时,一般来说,对学习上的这种难点估计是正确的,但也有时估计得不够准,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修改教案。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议论,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请老师帮助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每次上新课时,我都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议论提纲,低年级认字有限,我就口述提纲,学生看书自学时不断地小声提示。一般提出两三个问题就够了,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提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组内议论时掌握重点、难点。例如,一道加减两步应用题: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三天看完,第三天看多少页?题目下面有线段图和文字分析,两种解答方法列式。我提示了三点:(1)结合条件看线段图是怎么回事?(2)例题是用了几种方法解答的?(3)每种方法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学后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议论,议论时紧紧围绕提纲,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议论研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大胆提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4

数学教学引导三

自学指导要有层次性

在自学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应该达到什么要求等,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分析、合作讨论等自己解决,对于教学难点可以合理设置层次性问题,把难点分解,但问题之间仍然要有一定的衔接。

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出示自学指导:看教材41页、42页的内容,进行小组动手实验:1.拿出小组准备的学具,把这些小正方体拼成一个体积为12立方厘米的长方体,要求拼成3种不同的长方体,并把每次拼的情况记录在教材41页的表格中。2.观察: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3.独立思考,把例1内容补充完整。4.同桌交流: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说一说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学生通过自学指导的引导,一步步地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明确自己应该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步骤来操作,并通过动手实践自己分析总结,不仅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学。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方法

1、创设有趣的、探索性的情景,激起学生的认识趣味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松鼠在野外采松果的画面,提问一共有几只小松鼠。看到这个直观有趣的画面,学生就很自然地进入学习情景,加上学生细心地观察、欢快趣味地讨论,有了几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6只松鼠加上右边的8只松鼠,一共有14只松鼠;另一种是5只拿松果的加上9只没拿松果的;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7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7只;翘尾巴的加上不翘尾巴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思考着.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换种方式说列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浅谈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