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认真地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

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创设易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景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

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

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言,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将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都会增强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如教“中国石”8、9自然段时,我在学生初读这两节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中国石”屡屡夺魁,为什么只有它屡屡夺魁呢?为什么排长专门腾出一个抽屉放“中国石”?就这么区区一块小石头,为什么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能给我温暖和快慰呢?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

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四、注重提高学生语文的审美能力,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推敲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句,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一

一、注重并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1、在语文课堂中,字词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

例如,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时,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肃然起敬”);还有一位老师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又有一位老师在课上正音(多音字,儿化音)、析形(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之、氵”的字)、解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领悟表达方法(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这些都是可取的。

2、读书得到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画面。无需赘言,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耳际,孩子们体味到语言自然的美。

3、说写训练引起了重视。随文练笔已不少见,仿写、续写、扩写,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如《将相和》,请学生代廉颇写一份《请罪书》;又如《草船借箭》,请学生为诸葛亮拟写一份《预案》。

二、目标简明,内容简约

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注意整体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大量训练目标,弄得学生疲惫不堪,终无所获;但也不能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更不能目标不明确,以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三、注重整合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体现教与学的层次性,清清爽爽,一目了然。比如古诗的教学分四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

借景抒情的文章: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想画面)——三读,读出情——四谈感受。如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旅行家树》设计为两大板块,整合推进:第一板块,感受旅行家树的可爱,朗读,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旅行家树的可敬——一是给旅人以帮助,二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朗读,积累。

四、媒体运用得当,教法灵活、简便

摈弃不加选择过多地展示图文资料,甚至“课件满堂飞”。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得主动,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不能让学生只听老师讲,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真意,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成。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

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要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就应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六、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温家宝总理听了北京黄城根小学五(2)班陈胜昔老师的《新型玻璃》一课后,谈到:“这堂课老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件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有些问题的应用应该讲得宽一些,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指文中讲的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总理的一席话,不正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吗?诚然,悟出作者的表达方式,谴词造句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也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七、灵活、机变的教学模式

阅读教法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的模式。

阅读教学还要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值得探究的课文,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八、察言观色,教学方法有变化,引领学生主动求学

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一双会说话的、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对灵敏、善于倾听的耳朵,还要有一个灵活、善于机变的大脑。

课堂上的学生程度不一,要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就要有精湛的指挥、掌控技术,既不能摆出一副“霸王”态势,指望靠吓唬、压制学生来稳住课堂,也不能做出一副“俘虏”的样子,在顽皮活泼的孩子面前倒戈投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察言观色,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巧妙运用体态语言、精妙的提问艺术、故事插入、音魅力等,拨动孩子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心弦。当然,老师在安排桌位时,不能让顽皮的学生坐一块。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二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方位参与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可见,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充满激情。

是的,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怎么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呢?学生没有束缚了,自由起来了,而现实的情境又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课堂能不活跃起来吗?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者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地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他们根据现有水平制定出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们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能力训练的活动中,我常常创设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尽量满足合理需要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快乐地学习、自由地发展。

2.根据课文需要,创设有效情境

学生的智慧开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深刻,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一言以蔽之,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激活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考虑怎样创设情境,披文如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木兰从军》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课文讲了花木兰为两个“家”分忧的事,一次为国家,一次为自己的小家。我表扬学生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给这两个“家”分忧?他又是怎样为国家、自己的小家分忧的?结果怎样?从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从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3.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例如教学《詹天佑》时,我重点制作了几张动画片,帮助学生理解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及詹天佑的应对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这节课计算机的使用并不多,但却恰到好处,解决了文字、语言、挂图无法很好结合的问题。

又如教学《黄山奇石》、《观潮》、《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时,我利用计算机提供大量的信息,给学生直观的第一印象,不仅课堂活跃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想知道”的欲望,促使他们课后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时的语文教学便延伸到课外,对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借助动画形象,突破字义教学中的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重点字义词义是读懂课文的关键。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但学生不易分辨它们的细微区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果借助动画,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发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便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5.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有些小学生存在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字体歪斜、不工整、字迹潦草,缺乏书写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等问题。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增强学生书写的自信心。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往往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学生书写的问题和不足,正面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点评、打分的时候尽量放宽尺度,逐渐增强小学生书写的自信心,养成喜爱书写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书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事实表明,小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激发浓厚的书写兴趣。

要上好习字课,强化学生书写训练;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看谁写得好”、“争当小小书法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最后,教师的书写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书写心态和情绪,因此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6.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乐于说

6.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敢于说。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使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熟悉,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会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他人成功交流起到了奠基作用。

6.2.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兴趣是创造的火花”。如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带同学们到郊外秋游时,我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你对小草说了些什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友,你别老踩着我,弄得我可疼呢!”这样既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三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了。如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都在猜教师的用意。我乘机让学生速读,浏览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

课堂上,要放得开,就得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激发兴趣同时,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课外书或到网络查找最小的哺乳动物,把最感兴趣的一点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开拓知识视野,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乐意去学;不感兴趣的,如果强制他们去学,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由讲述,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意见,就变成了逐步提高阅读、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能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更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表达中。本人认为:课堂上,教师不要作任何限制,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好。“质疑”与思考密切联系,不会思考的人难以提出问题的。

如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有一学生提出:蒲公英的孩子离开妈妈去旅行会不会很伤心呢?作为老师的我能体会到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眷恋,缺少独立精神。对此,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善于为学生解决问题,并能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素质。

也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

三、 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画面(注意邱少云的眼神与表情);再听教材范读。

启迪学生从视觉到听觉这种高级感官来体会邱少云在烈火烧身中所忍受的巨大痛苦。进而要学生进行想象,自觉对照,从不同的现实生活,不同的感受与邱少云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相比。学生受到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所以文道统一,德道兼备,殊途同归。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教《桂林山水》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乐朗诵,让学生寓乐于景,领悟“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意境。升腾起自豪感,而这秀丽的河山又来自于作家的妙笔,所以我注重从多个角度去熏陶学生感受各种美。

当然,脱离学生的实际去灌输美,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我觉得诱导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到达理性的审美观,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阅读文章时,我要求学生能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根据教材目的,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关于如何保护我们这一美丽的家园谈谈个人的观点及保护措施。大家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信息,准备充分材料。演讲时落落大方,各自观点不同,提出措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掌握的检验,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