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精心预设学生情况,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脚手架”

预设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的思维状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思考与设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哪些知识自学即可,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再次,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适合选用哪些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把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探究学习相结合,防止机械接受学习和机械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统计》前,我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类统计自家图书的本数,统计每月水、电、煤气和电话费的钱数,统计本年级各班男、女学生的人数等比较熟知的数据,让学生初步尝试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方法,感知、体验统计的意义、价值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统计知识的愿望和兴趣,课内再引导学生认识并制作统计图、表。这样,课内与课外,“学”与“导”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切不可忽视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法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局面,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这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和谐氛围又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原因,当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优化的学习情境能把学生的情智,注意力引入互动探索的情境之中。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数学思考的启迪性。生动形象的数学认识刺激也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手段。使用现代媒体手段时,我通过多彩的画面,活泼的形象,极富变化的语气、声调和节奏来呈现教学题材,凸显数学问题,提高感知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强度。

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除了从以上几方面人手外,我还紧紧抓住课堂的当堂训练。训练中,不追求偏题、难题、怪题,每节课把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进行整合,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使训练有针对性,训练时我还注意由训练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题的数目不能过大,我一般设计在十分钟内。

教学中我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时自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的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也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问题,大家合作交流解决真正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是不同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我在一张纸上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训练题,这样做虽花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从课堂效果上看,还是有实效的。

3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第一,数学故事法。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数学的故事,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述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讲讲著名的“鸡兔同笼”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故事领略数学的魅力,掌握知识重点。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法。简单地说就是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了解知识,也就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可能对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各种条件记忆不清,所以可以创造出三角形的世界,在它们之中最重要的是角度,通过角度进行记忆,对判定的条件就会记忆深刻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第三,课堂媒介的使用。简单说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我国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而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引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兴趣及新鲜感,同样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时,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立体化,根据颜色的不同,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有所不同。

第四,互相竞争法。初中学生总体来说还属于比较容易冲动和受激的群体,所以比较容易出现竞争,适当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加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良性竞争,从而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环境。如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学习一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比赛,看谁用的方法多,谁学得最快。这就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第五,体验成功法。简单地说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并适当鼓励,让学生感到受重视及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4

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融入创新意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逐步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让学生从受众转变为创造者,主动进行学习。有选择性地进行适合自我的学习性活动,在日常学习中力求做到民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即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我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自主转变角色,从施令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知识脱离课本,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要注意摆脱传统课堂的乏味,消除部分学生的排斥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入新颖、有效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一成不变,讲求多元灵活性。例如,教师以历史典故、趣味性故事为导入点,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事实举例,提升其专注性,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讲解物体体积求法时,通过曹冲称象或阿基米德称量皇冠故事进行概念导入,尽量让学生自行讲述,这样深刻印象。讲解随机事件时,运用生活现象,启发学生思考,比较与其他事件类型的不同之处。

3.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后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预习新知,巩固旧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将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课题发布给学生,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用于课堂交流讨论,老师与同学一起参与,建立一个合理的平台。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例如,面对新课题时,教师可将学生随机分为若干个小组,或按照学习能力分组,层次不同的学生共同讨论,切入点由学生自行发现研究,将重点放在自主探讨上,适当之时给予一定的启发,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