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

1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设计 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下面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

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课前,先播放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歌曲以人们破坏了自然环境,一只小鸟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家园,无处可逃――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呢?(小鸟可怜,保护它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种鸟。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这样让学生感知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使学生对珍珠鸟产生怜爱之情,更激发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让学生熟读课本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

我们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三、让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

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的前担是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我们应该锻炼学生对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要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了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一个阅读目标,即指导学生,首先了解一本书的序言后记,或杂志的目录,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前要明确这些目标,分阶段逐渐完成,这样就会摆脱阅读是一种负担这一心理压力。

四、揣摩比较,丰富个体感悟

朗读是学生不断品味语言,丰富个体感悟的过程。教师要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把朗读训练落实到实处。对于文章中关键词句,挖掘所蕴涵的意义,通过增删移换的手法,对文字进行反复揣摩、比较,凸显文字内在的韵味。“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析义理于精微之蕴”,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领略文章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边读边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到意境的美和语言的美,产生情感共鸣,语感能力得以训练。

五、通过判断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推论阅读就是让学生利用文本的线索和已有的背景知识,对文本没有明显表达出来的内容作推测。推论阅读与预测阅读的区别在于,预测阅读是没有线索的假设,推论阅读是有线索的推测。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内容就需要学生通过课文中已经呈现的内容来假想出省略的内容是什么,把握了这些作者省略去了的内容,也就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六、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在小学的课本中,有许多的课文是节选自一些名家名著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些原著中的精彩章节都无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如《鲁滨逊漂流记》,在语文课本中,只是介绍了一些故事梗概,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展开陈述其中的一些细节发展。这时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契机,向同学们介绍这本书,讲述鲁滨逊是如何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的,把他具体是建造房子,找食物,以及发明出的一些东西直至后来是如何离开荒岛的都可以介绍一下,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进而尝试去阅读整本书。

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阅读

所谓的探究阅读就是指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的方式通过质疑、探究与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在语文课本中,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历史人物或者是历史事件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在阅读这篇文章前,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周总理的生平,事件以及那个历史时期的一些重要事情,这样既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内容时有更深刻的体会,更能使他们通过查阅,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与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一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阅读能力的培养

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对阅读有了意识才能够真正做到喜欢上阅读。现在的很多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很少能够集中到阅读上。如何让学生们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给学生们经常设置一些阅读课程,在课堂上,我们给他们播放一些阅读的内容。其中,最能激励学生们阅读的是让他们去看一些演讲或者是辩论赛,当他们看到选手在竞赛时候的精彩表演,他们从内心深处就会受到影响。他们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人家的水平这么高呢,进而会发出疑问,这个时候老师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老师跟学生们讲,为什么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不紧张呢?而学生们跟老师交流的时候,或者是在教室里,有的学生为什么不敢说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少,所以在讲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忘了如何表达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即便是在演讲前如何准备,在讲台上还是不够好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反之,如果我们重视它,那么就可以在应用的时候灵活多变,这就是厚积薄发的道理。对于很多学生,他们过分地关注自己的成绩,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这就是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一个人学习和考试能力再强,如果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那么他也会在竞争中失败的。现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其成绩了,而重视在他的实际能力。表达能力就是一个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它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他非常喜欢阅读,所以他的表达能力非常强。

有一次在作文中,他说了几句话和几个成语。后来我问他,这些句型和词语我们都没有学习过,你怎么就知道用在这里,你怎么就知道这是正确的呢?他没有直接回答我,他说他在哪里看到过,虽然具体的内容忘了,但是这些话他记住了。而且他把原句做了修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自己独创的句子。按照句子和语法来分析,他使用的完全正确,而且很符合当时的情景。这一下子让老师对他刮目相看,现在的很多语文知识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也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寻找的方向。

3、在教法中应有所创新

3.1 重点段落,着重阅读。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很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难忘的一课》中的有这么两句:/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读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2 用感情联动阅读。语言文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对小学生来说,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基本要求,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并非易事。因此,以趣激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古诗《鹅》时,教师可出示大白鹅的动画片。学生边看图片边听老师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有一只漂亮的大白鹅。

你看,大白鹅昂着头从远处慢慢地游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看着听着,同学们会为画景诗情所感染,情绪会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在读诗与赏景的多元学习活动中,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能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一位老师教学这一段落时,先让学生读,结果学生读得不投入。

老师为调动学生的情感,饱含深情地说:一个六岁的孩子,哥哥姐姐都出去玩了,瑞恩留下来干活,他不想玩吗?全家人高高兴兴地看电影去了,瑞恩留下来干活,他不想看电影吗?天寒地冻,大家都不愿出门,瑞恩在雪地里捡松果,他不怕严寒吗?(学生对三个问题坚决地给予否定)老师看到学生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继续追问:瑞恩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老师随即出示非洲缺水的多幅图片,配上音乐)同学们明白了:瑞恩为了让和自己一样大的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不生病,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顿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再让学生朗读,同学们这一次读得非常投入,充满了感情。我知道,同学们已被瑞恩的精神感动了。

3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二

1、整体感知

指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的感知、领悟,包括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具体分为两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要能激趣,时间要短,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课教师灵活掌握。低年级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动画、图片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年级可以通过相关视频、人物简介、作者简介,或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资料链接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质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初读课文要读通读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模仿,再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解决生字词,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深化理解

阅读课教学设计

这部分是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生初读课文后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或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借助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这一点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二)小组汇报,交流体会。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合作,小组选派代表提出问题,全班交流,或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可适当地进行引导。

(三)品读赏读,教师点拨。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学生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不如不点。

在市小学语文新课堂评优课中,有一位教师教的是《草船借箭》一课,教师问道:“诸葛亮是怎样借到箭的?”有一位男同学回答:“他是通过草船骗到。”说完马上又觉得不合适,教师问:“你说他是骗到箭的,那我们这篇课文为什么不叫‘草船骗箭’而叫‘草船借箭’呢?”学生纷纷发言,一位男同学说:“因为是曹操心甘情愿给的不能说骗。”还有一位女同学说:“因为诸葛亮是一个正面人物,骗是一个贬义词,所以不能用骗。”评委和老师们欣然一笑,教师在这儿的点就点出了火花,点出了学生深层次的悟。

3.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最宝贵的经验。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的文章都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他们阅读和理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阅读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将相和》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自习题,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学习课文,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叙述具体的事情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因此,我常对学生讲培养自学能力的好处,让他们明确怎样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4.阅读教学要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进而形成能力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领悟阅读方法。

例如,在阅读课上学到了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补充读物中运用,使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这样抓住教材的内部联系进行系统的学习实践,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提高。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

“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6.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部分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

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三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

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3、注重思维 引导想象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课标也强调"让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时,常常借助一篇篇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草原》一课,课文构思有两条线:明线是景美、情深;暗线是草原的特点。教学中我抓住暗线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按照这条暗线从整体到部分的进行分析,经过思考得出草原的三个特点:草原是美丽的;草原是宽广的;草原的人民是热情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学完《凡卡》一文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练笔"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以后"。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各自展开想象。有的想,爷爷收到信以后,立即赶到城里,揍了老板一顿,救回了凡卡;有的想,爷爷看了凡卡的信,痛哭不已,可没有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念叨"我可怜的凡卡,你忍着吧……"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爷爷除了哭,他没有其他的办法,也不可能救回凡卡,因为爷爷是哪个社会中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人。面对自己,凡卡的悲惨遭遇,他无能为力啊。这个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也懂得了课文的中心。

4、课内与课外联动,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多读

4.1 要让学生会选择。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教师,教会学生选择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2 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通过来自教师或家长的适度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就会使习惯成自然。

4.3 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留心发现学生因课外阅读而取得好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其树立榜样,影响其他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5、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