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如何建模

1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如何建模

数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学习并掌握数学几何知识不仅能创新和转变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逐渐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惯性思维,更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如何建模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数学教学技巧。

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老师要从小学的课本入手,在学生从熟悉的知识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例如一道例题,先用平时常用的方法进行解答,再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解答,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外,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数学基础的掌握情况,在班级可以进行试点,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讨论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解题

上课时,学员要将本组的作答思路表述出来,看看是否和老师的思路一致,如果出现错误的情况,老师要及时纠正,在学习初期,学生难免要出错,所以老师要对其进行耐心指导。老师在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前期,可以给学生播放数学建模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数学建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它产生兴趣,不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的数学建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怎么应用。要明白数学建模思想是如何产生的,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如何建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查阅资料,对于不懂的知识要知道怎么搜索相关信息,善于利用工具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老师也可以向学生灌输组织策略方面的知识,通过列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更直观地掌握知识。实践出真知,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学以致用,有所作为,所以老师应该多让学生接触实际生活,接触社会,放宽学习的视野。

2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方法

1.利用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在教学中,通过实物观察使他们对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留在大脑中形成一些鲜明的表象。也就是常说的几何观念。几何图形首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例如低年级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他们平时曾玩过的三角纸片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设法唤起学生的经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红领巾”、“三角板”等拿出实物进行观察,再过渡到图形――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中归纳出三角形的共同特征,是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实验

几何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或者剪一剪、做一做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和巩固,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和学生一起准备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课堂上让学生任意摆出各式各样的长方体,并让学生回答各自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各是多少?长、宽、高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方法,能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不仅易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富有童趣,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方法

3.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让他们自己去测量计算教室、操场的面积,选择恰当的计量单位,最后求得实际问题的解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学生最感兴趣,而且对知识掌握得扎实,用得灵活。

4.几何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

为了提高素质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讲“三角形”的认识时,我拿出一条红领巾平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大家都归纳出红领巾的特征之后,我给学生讲了红领巾的意义,结合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类似的例子还有“长方形的认识”,例举国旗,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沟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 设计

一、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在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上,教师应该避免以上的做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电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那清晰、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让学生通过电视屏幕欣赏到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图案,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得出的体、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认识来源于实践;例如:通过怎样截出适合木板的正方形和怎样确定水泵站的位置,使所用水管最短等问题,激发学生想解决问题的欲望,指出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得到,学习几何正是为了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好基础。通过这种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感受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很多数学规律,尤其是几何图形中的特征特性,可以不全经过教师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找出,这样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理解也会更加到位。例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在自己的几何课堂上进行纸片的折叠。折圆形纸片的时候师问:你们通过折叠和用直尺测量发现什么了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发现纸片上的折痕都相交在同一点,有的发现这点到圆的四周距离都相等,还有的发现这些折印的长度都相同。折正方形的时候大家发现,四个边的距离都相等,正方形可以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等。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利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互动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多进行慢慢的引导,或给予一些稍微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以逐渐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相信高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都遇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把“长方体”“正方体”说成“长方形”“正方形’,往往纠正多次还是改不了。这仅仅是学生的口误吗?其实并不是,剖其原因,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正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但学生由于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影响,没有真正建构起清晰的立体图形的表象,所以产生了上述的问题。因而,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就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入手,在教学前先依次展示点、线、面、体,在这样完整的展示中,学生形象的看到了点、线、面、体的不同与联系,尤其认识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更形象了,从而自然而然区别于长方形。尽管是一个小环节,但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长方体与长方形虽然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表象,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充分,提高其教学效率。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如何建模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