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每天懂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点人情世故:参加婚礼的时候,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酒筵上,新人挨桌敬酒。你就会发现,他们先敬的那桌,一定是参加本次酒会的“最高领导”,而绝不是他们的“高堂”。更有甚者,那些“领导人”并不坐在“群众”桌上,他们坐在楼上或楼下的雅座里,他们桌上的菜与酒往往比其他桌先上。
每天懂点人情世故
同学聚会的时候,来的自然都是老同学。但你却发现当年本来“没大没小”的同学们,却不知在什么时候分出了尊卑,同学聚会就变得像机关单位的开会一样。聚会的灵魂人物往往不是花钱的东道主,而是被左邀右请才来赏光的有权有钱的同学。当然,像这样的聚会也就能搞一两次,以后那些地位低微的老同学就不会参加了。同学照样聚,只是性质已经不同,与同学没有什么关系了。
家庭聚会的时候,你也会感到其中的变化。不知道何时起,主脑儿不再是父母。三五个儿女,哪个有钱或有权,就是家中的主角,酒杯围着这个人转,眼睛都朝着这个人的脸上看,亲人们都说要来借借光,沾点儿福气。
细看人生种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这样的现实,不免让人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的人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而有的人更是为此愤懑不平。事实上,人们在面对人生现实的时候表现非常矛盾:一方面鄙视趋炎附势之徒,而另一方面自己又不得不趋炎附势;一方面看不惯富贵者的得意姿态,而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也成为得意的富贵者。
战国时期,苏秦从鬼谷子处学成之后,就向秦惠王进献灭亡六国的对策,却没有得到秦惠王的重用。苏秦两手空空地回家了,他像一条夹着尾巴的丧家犬,又黑又瘦,破衣烂衫,兜里一文钱都没有了,就背着几箱子破书。官位没弄到手,还将盘缠赔得精光,家里人个个对他恶声恶气。夫人正在织布机上忙活,见苏秦回来,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嫂子更是阴阳怪气,表示不能给闲人下灶做饭。爹娘把老脸一拉,对儿子爱答不理……大家都说:“做人就应该踏踏实实,好好工作。而苏秦,你游手好闲,想凭一张嘴巴说大话,一步登天,现在弄得没有饭吃,纯粹是自作自受,活该。”
正走背运的时候,家人说出刻薄绝情的话,虽然可能有一些好心提醒的意思,但是对苏秦而言,未免有些残忍。苏秦痛苦地感叹道:“我没混出来,全家都不拿我当人。这都是秦国的罪过呀!”显然这不是苏秦的心里话。苏秦的痛苦并非来自秦国人的轻慢,而是家庭的冷遇。落魄书生的自尊心被强烈地挫动,他结结实实地尝到了世态炎凉的苦楚。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精心研读纵横之策。最终,苦尽甘来,游说成功,竟然得配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父母听说儿子成了六国的相国,亲自打扫道路来迎接他;夫人也对他恭恭敬敬,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子更是前倨后恭,无以复加,四拜跪谢。苏秦说:“嫂子,说实话,你为何前倨而后恭呢?”嫂子不好意思,如实说道:“因为叔叔你身份尊贵,又有钱。”此情此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苏秦仰天长叹:“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战国策》的描述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把势利者的形象描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让很多看了故事的人都不禁感叹。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势利之人并不少见。
俗话说:“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你有钱,就是住在大山里,也会有亲戚朋友过去探望你、接近你、奉承你。如果你没钱,就算住在闹市中,也没人过问你,尽量避开你,嫌弃你。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实。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埋怨、不耻。对于这样或那样的人性,你应该理解它,而不是憎恶它。我们没有必要自以为高尚,而鄙视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须知世间人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权力、财富和地位,这本是世俗人生最现实的追求。人们对于有权、有钱、有地位的人趋之若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也没有必要看不惯坐在主位、备受人们追捧的那些富贵者。事实上,在某些场合中也并非有权有钱的人自己要炫耀,而是人们非要把他们推到“灵魂”的位置上。自古以来强者、富者、贵者就有人追捧,这也是很正常的人情世故。面对生活中的人情世故,保持自己的平常心很重要,没有必要一味地贬损,比如前面所说的“杯杯先劝有钱人”,这已经是一种很正常的礼貌行为,在酒席上敬酒,通常都是先敬地位高者,岂有先向对方的下属敬酒的道理呢?
因此不要一味地排斥人情世故,也不要感叹世态炎凉。当我们还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总是摆出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别人在意你,是你的福气;别人不在意你,也不要生气。当我们得意的时候,也不要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别人在意你,多半是因为你的地位和金钱;别人不在意你,多半是因为你没有地位和金钱。这有什么可埋怨和自得的呢?俗话说得好:“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就是这样一页页翻过的,每时每刻都有新故事展开。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