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上怎样融入爱国情怀

小学语文课上怎样融入爱国情怀

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要从他们小时候就要开始培养、渗透。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的爱国主义情感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上怎样融入爱国情怀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课上怎样融入爱国情怀

一、培植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培养不是为理论而理论, 而是为了使小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使其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告诉我们的孩子,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曾经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古代史篇章。

如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 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这样的民族多么的可爱,我们能不对我们的祖国充满感情吗!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中,令其懂得什么是爱国,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世纪建设者和保卫者。所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爱的情感培养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让爱国主义情感的深植于学生的思想中。爱国主义情感是学生头脑中的对于祖国的一种自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由我逐渐向外扩充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所指向的是十分具体生动的事物,亲人、故土以及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无不给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打上祖国的烙印,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包含着多种内容,学生对于自己作为某国人身份的主观突显性,学生对于所属祖国和人群的依恋程度。

学生对于自己乡土或国土的情感眷恋和保护意识,对自己是中国人自豪与认同,这些都在语文课本中特定的情境体现,使学生人在主观上突显并强化民族自尊感,从而奠定了他热爱祖国的基础要真正形成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须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当爱的情感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切知识的灌输都是徒劳的,只有把爱国主义与情感需要联系起来,爱国主义才得以深植与学生心中这片沃土,要把这种爱深植学生心中,从而在小学生心中来说,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爱祖国可以表现为许多方面,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他人、爱班级 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小学生在欣赏课文所特定意境中,情感与思想会受到冲击,情感会得到激发,如课文《枫桥夜泊》《望庐山瀑布》等能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优秀文化是我们古老的历史文明,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文《雾淞》、 《桂林山水》等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秀丽的山河,以此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我们把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田播种。

二、引导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教材中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把学生带到再造的情境之中,去领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巧设向题,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描绘的意境,激发思维,陶冶情感。每篇课文都充满作者的真情,表达出作者的爱和憎。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情挖掘出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丰富的想象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 ,使他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文章来引发学生对祖国爱的情感。

例如语文课文记叙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 ,有些记叙了我国人民反侵犯、反压迫剥削的事迹 ;有些记叙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有些记叙了劳动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的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等等 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性字、词、句、段,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领悟其内涵 ,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成千上万的英雄前赴后继 ,用生命和鲜血才赢得的。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努力发奋学习 ,更加热爱党 ,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针对我们藏区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包含这对民族语言的热爱,让小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历史及特点。民族语言源远流长,在世界语言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祖国语言为人类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是无可质疑的。它有许多优点:声调抑扬、优美动听,造词灵活、词源丰富,词语精确,形象具体等,尤其是成语,更是以其内容丰富、言简意赅而举世闻名。只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文中,运用汉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既触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又使之与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因素一拍即合,感同身受,连类而及,使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课文中的爱国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爱国激情会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激起学生心弦的颤动,语文课的爱国情感教育场景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体味我国古代文化精在何处,才能真正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才能使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深深地为祖国文化所折服,从而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为国学习、振兴祖国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爱国教育

一、认真钻研教材,寻找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现行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内容比比皆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渲染着爱国主义思想。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选取切入点为例:颂扬艰难环境中一心想着他人,忘我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优秀党员的《金色的鱼钩》、《桥》,从思想上感染熏陶到情感陶冶升华为切入点;赞美祖国风景秀丽的草原风光、民族风情的《草原》,从移步换景、由景及人到情景交融处切入;讴歌在艰难困苦环境中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祖国的建设者的《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祖国的建设者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英勇顽强、无私奉献处切入;还有展示我们祖国人民聪明才智文化的《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从语言严谨、幽默恰当、思维敏捷、言表确切处切入……只要我们抓住文章描写、叙述、情感表达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能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趣。

二、认真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爱国主义

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趣,教师必须认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爱国主义情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①学好导读,激发学生的思想情趣。无论是单元导读还是课文的导读,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意图的概括。教师必须把好导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用导读去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②介绍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渲染爱国主义情感,给学生一个感悟爱国主义情趣的氛围。譬如在《金色的鱼钩》、《桥》教学中就可通过时代背景介绍创建学习氛围。《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北上抗日的途中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被迫走入绝无人迹的雪山草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老班长不惜牺牲自己,照顾生病的三名红军小战士走出艰难环境,他却长眠在那绝无人迹的草地之中。教学时可为学生学习创建感悟革命战士的崇高品质的氛围。《桥》描述了发生在山洪爆发的生死关头的惊险一幕。危难之时老支书机智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他和他的儿子的生命换取了乡亲们的安全。

上课时应为学生创建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的氛围。③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情意的作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的情感。譬如《白杨》一课中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这一不择环境、不惧灾害、坚忍不拔的性格就是那些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又如《草原》中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的草原风光的流连,又表达了祖国多民族团结的情义。

三、认真体会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感

陶冶情操是阅读的固有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质的优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吟诵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情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譬如《晏子使楚》一课中“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三次设计羞辱晏子和齐国均让晏子的机智和巧妙的义正严词、嘲弄戏耍、诙谐反问所挫败。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其将这多变的语气读出来,来体会晏子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又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遥遥在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感染爱国主义情趣。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与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山间田野,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

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二、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

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因此,在有关具体情境中,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描述、启发、提问,成为激起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外部条件。形象与词语的刺激,沟通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加深儿童的体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从而激起情感。例如,在进行“指南针”观察作文时,当指南针出示在儿童眼前,联想到指南针在天空、海上、山野、森林作业中的作用时,我随即提出“你们可知道这么好的指南针是那一个国家最早发明的,距离现在多少年”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很自然地加深儿童的体验,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三、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按方位层次描写景物的指导,应在儿童观察时就加以提示:按一定顺序观察,注意抓注事物的特征,看得真,才写得细;观察有顺序,描写才有层次。这样使他们的描写不仅是有声有色的,也是有条有理的。在作文指导课上,要唤起儿童的回忆,再现当时的情境,通过“那天你看到些什么”“那是什么样儿的,美在哪里”“你觉得它像什么,好像在对你说什么”等问题的启发,引导儿童运用比喻、拟人等易于表达情感的修辞方法,细致地写出景物色彩之艳、形态之美。这就很自然地把儿童的主观感受,把对祖国“爱”的情感,渗透在描写“美”的情境之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爱国主义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祖国的伟大。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在学习《赵州桥》时,就从历史的角度讲,使学生了解到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感知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小学语文的很多课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可侮,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气节,向我们呈现出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军神》等。

语文课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激励青少年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课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篇语文教材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光明美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冷酷,如《刘家峡水电站》、《人民大会堂》、《大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中反映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每一篇具体课文,体现教材之间相互融合,体现爱国主义情感。

二、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高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珍贵的教科书》中,有敌机袭来时,张指导员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那一捆教科书的情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由过去的《一捆教科书》改为《珍贵的教科书》,这样改很有道理。这用鲜血换来的教科书,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吗?教师有了这样的感受,教学中就好像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往往是他们爱憎的标尺。如果老师自己无动于衷,学生绝不会如此心潮澎湃。

在陶冶学生的情感方面,要特别注意结合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以及建国后新成就的教材,把自己的爱国心融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爱国之心,他就会为祖国的贫穷落后而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而骄傲,就有可能由此而树立起对党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教师的情感对儿童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以自己对祖国强烈的爱的火种去点燃孩子心灵中热爱祖国之情。

三、不断弘扬古代灿烂的精神文化

教材中的经典名句,诗词佳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些经典名句、诗词佳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必定包含宣扬伟大民族圣贤之辈留下的不朽传世之作。《古诗两首》之《春晓》、《村居》以及古诗两首之《所见》、《小池》。其中《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我国唐朝时代著名的大诗人孟浩然所作,表达诗人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文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另如课文《称象》,讲述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年仅7岁便能运用“阿基米德定律”解决了称笨重的大象体重的问题,教育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四、以课外阅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日活动和演讲,并把活动后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有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能力。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