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1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实践中,精心创设各种动手动脑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技巧。

根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起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奠基。有用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只有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作用,真正感到学习的需要时,才能培养起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的强烈学习兴趣,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要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生活化,生活中的数学,数学领域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生活各方面的渗透与运用。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教材知识,将数学发展史融入教学之中,经常介绍中外入学家对数学的卓越贡献,特别突出数学规律认识过程中的关键几步,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上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不只是教学方法的建议,而是强调了数学是个人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来进行猜想,验证猜想的学科。许多数学方法和理论都是这么得到的。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都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基础。

因此,教师要多提供情境,多鼓励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发现情境中的有趣现象、规律等,满足学生求知欲,更竭力使之扩胀。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事实也证明,在教学适当环节,合理使用电影、录像、投影仪、收录机、多媒体课件等电教设备,对学生可有效地产生刺激,使学生感到学习确实能使人产生兴奋和兴趣,并且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疑问开始的,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又是数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围绕知识的重点置疑设难,引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使疑问得到解决。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就事先准备了一个只露出一个角的教具,然后让学生观察,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回答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回答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接着又露出一个锐角,学生自然说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了。这时这位老师拿出来的却不是一个锐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角是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而有一个角是锐角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呢?当学生积极探索这一问题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老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已经形成了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此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其解疑,使学生对所学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2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实践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精心创设各种动手动脑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启发学生用割补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四方形纸片。点拨“能不能把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求出面积,怎样转化?”分组讨论。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说出了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按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接着问“怎样割补,利用你手中的工具及纸片,自己动手试试看。”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剪拼。然后分组讨论在这一动手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同学们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纷纷举起了手。说出了“把纸片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老师及时肯定同学们的这一发现并给予表扬。学生亲身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异常兴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做到了主导和主体的统一。学生学会了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因此,我在授课时,有意识地结合所党内容,有的放矢的介绍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使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通过生动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迅速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长方形的周长时,要求四人一组,量自己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周长。这时,有的同学把铅笔盒在绳子上“滚”一圈,在量绳子的长度;有的同学把从家中带来的盒盖在绳子上“滚”个“7”字形,量出绳子长度,在乘2;有的同学将绳子把书围成一周,再量绳子的长度,通过反复“围、滚、量”。

他们探究出了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方法l、长+宽+长+宽;2、长× 2+宽× 2;3、(长+宽)× 2.很显然,他们通过反复操作已找到了计算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是(长+宽)× 2,然后让他们分组活动去摸一摸、量一量身边的长方形实物,有的选黑板,有的选课桌面,有的选门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动手,积极参与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去。家庭作业就是量量家中长方形物体的边长及周长,这样的教学,学生不感到知识的陌生,也体会到身边就有数学。

3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课堂激励,引发兴趣

每一个人在辛苦劳动后,都有一种被认可的欲望,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这种欲望一旦满足以后,其身上所具有的内在潜能便会奇迹般的激发出来,如果在课堂上注意用表扬、微笑、点头等动作给予鼓励或肯定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赫洛克的实验也说明了这一点:把一些受试学生平均分成4个组,让他们在不同的诱因下进行相等难度的加法练习。第一组单独联系,不给予任何评论;第二组为受表扬组,宣布学生名字,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三组为受训斥组,宣布学生名字,并严加训斥;第四组为忽视组,只让他们静听其他组受表扬、受训斥。最后探查不同诱因所起的作用,结果成绩最好的是受表扬组。在课堂上喜欢采用表扬、鼓励等动作对学生给予肯定。只要学生有提高、有进步,我就会积极鼓励。尤其是平时胆小、不自信、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答案基本正确,或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我就会积极给以鼓励。这样做的结果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既享受自己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他们爱学习的火花。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在活动中的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身体中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4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握教学难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数学学习的目标设置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很大差距,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变得更加令人感兴趣。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应参与目标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使其内在动机进一步激发。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舒适的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教师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

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先前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然的话,目标太高或太低都无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人专心致力于奖励很少的业余爱好之中,或者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地参加到娱乐性的解题活动中,都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问题是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之中去?首先,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任务过程中至少不会受到失败的威胁,相反,应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学习因此受到促进。还应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促进卷入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就可以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教师还可以利用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

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发展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出数学墙报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