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1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不是不能被激发,而是教师没有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挖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剥夺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切入学生的心理。

就数学知识或技能来教数学的话,会让学生对数学心生厌倦。有效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情景,让数学问题从情景中延伸而来。因为创设的实际情景容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内心会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情境体验和问题解决中来。比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究,学生会感受到莫名其妙,也会因探究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而感到无趣。如果先结合学生的基础创设一道情景题,效果可能就截然相反。

情景题:如图1,如果每层楼高3米,三楼发生火灾,现在消防队员用7米的云梯AC斜靠在墙上进行救火,而云梯低端离楼房底部B点距离是3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通过云梯到达三楼进行救火? 这样的题目抛出后,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如何帮助消防队员去救火了。学生经过思考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求出AB,他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而这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科学激励,培养学生的信心。

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还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充满自信的话,就会每次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这种自信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教师的科学激励。仍以上述情景为例,学生一般比较容易知道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B,教师可以就此设问,让学生举手回答,这时教师可以请一个基础一般或后进学生来回答。

教师在提问前要通过目光交流关注基础生和后进生的眼神,通过学生的眼神获知他们对题目的理解情况。教师在肯定这个学生能回答正确的情况下请他回答,回答完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通过这样的激励,基础生或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慢慢就建立起来了,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而其他没有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因为自己会思考这样一道情景题而树立进一步探究的信心,主动参与问题探究。

2

数学教学方法一

创设情景,激发创新灵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由遇到问题要解决而引发的,因此,创新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必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学活动的改革,使许多教师感到不安和挑战——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数学课?教师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象是一群不再那么“听话”、“顺从”,而是对数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思考、交流,爱问“为什么”的学生。

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课后的习题(如图所示):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然后提出问题:用我们所学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知识,只带其中一块三角形模具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究竟带第1块还是带第2块呢?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更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悠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的,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三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4cm,6cm,9cm,然后要求学生:(1)用这三根小木棒做成一个三角形;(2)如果把最短的那根截去2cm,或更短一些,三根小木棒还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是否任意三根小木棒都能组成三角形呢?通过学生的分组操作、集体讨论等探索与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由此可见,师生在交流中互动学习,学生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

数学教学方法二

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靠提问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并且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可动的外部活动,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同时探索的成功又让学生滋生出更浓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反馈调控,强化参与

课堂练习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既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作用,更是深化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和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精心进行设计,优化练习,使学生学到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正确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鼓动质疑,拓展创新思维

一题多解使学生的发展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一题多问,问题发散,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提问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知识之间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数学教学方法三

改变教学思路,重视学科素养

1.研读教材,领悟学科知识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思路,以课堂教学为手段,使学生学习到知识的过程。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高效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对学科知识有全面的整体认识,对学科知识的框架和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课之前,没有精读教材,对教材和大纲的领悟不够彻底,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普遍推广的今天,每一年的教材都可能与往年的教材有细节上的不同,不可一味地强调教学经验。

2.集体备课,课前充分准备

课程改革之后,所有的一线教师都在摸索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这就要注意集思广益,在课前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针对数学的课程特点共同讨论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提出方案,共同实施,好的思路普遍推广,不够成熟的方案则共同讨论和改进。在课改的前提下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是某一个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必须通过大家的互相借鉴和学习,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然后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因为数学内容本来就抽象难懂,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仅不易理解,时间稍长还会打击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性,提不起上课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举一些与此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中“随机事件与概率”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跟学生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概率这个词,如买彩票关心中奖的概率,足球比赛时,裁判会以抛硬币的方式来确定比赛场地等等,都涉及了概率问题,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概率,又怎么获得概率的大小吗?”因为这个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也就有了讨论和交流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本节课程的开展与实施。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