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

1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

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 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环节,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布局,对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可能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问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二、 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选择合适的问题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记得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

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三、 把握时机提问,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的时机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也就是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的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时机及时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觉得提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

反之,学生即时回答得再好、积极性在高,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另外,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课所提的几个问题,要针对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四、优化提问方式,增强提问的实效性

教学一篇课文,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总结评价四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

2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一

1.趣味导入,生成问题

课程导入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以游戏、视频、故事等形式做“开场白”,然后再引入所要教授的内容。有效的课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消除其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隔膜感,提升其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程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课文阅读,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就以《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之前,从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三幅图片,第一幅是长满嫩叶的绿油油的葫芦藤、第二幅葫芦叶上有几只小蚜虫,还挂了几颗小葫芦,第三幅是满藤的蚜虫后变黄掉落的小葫芦。

学生们在看完这几幅画之后,必然会对其中发生了什么感到好奇,脑海中也会形成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及时地消灭蚜虫呢?”而这个问题正是课文学习的关键。

2.举一反三,引出问题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教也”。因此,在语文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举一反三与问题教学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问题来让学生引出其他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家乡的红橘》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按照时间顺序写景状物的文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红橘的特征。

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提出了如下的问题:春天的红橘有哪些特征?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得出了春天的红橘具有旺盛、绿油油的特征。紧接着,笔者以此为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想如下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夏天、秋天以及冬天的红橘有哪些特征的问题,并在阅读全文之后指出夏天的红橘花朵绽放、香气扑鼻,秋天的红橘果实肥实、又酸又涩,冬天的红橘色红汁甜的结论。

3.逐层递进,深化问题

探索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层次性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考能力。

就以一年级下册《老人与苹果树》的教学而言,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老人栽种苹果树却不求回报的故事,因为,在老人看来,自己虽然可能吃不到苹果的果实,别人能吃着开心就很好了。

对此,笔者分别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第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人的行为;第三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其实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第二问题则要求学生从感恩的角度来看待老人的行为,换言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三个问题则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老人的这种信念坚持下来,养成无私奉献的良好品格。

4.触类旁通,拓展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文章内部的不同自然段以及不同文章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写景文同样采用了时间顺序,又如文章结构同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等,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从文章的相似性出发,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拓展问题的内涵,升华问题的教学效果。

以三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的教学而言,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辞优美,并且作者在写景中采用了不少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对于展现桃花水的美景、深化文章的主题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诵读全文,并找寻出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学生马上便找出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紧接着,笔者以比喻为例,如“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这里既从外形上表达了桃花水与竖琴的相似之处,又隐含着涓涓水流近似于竖琴的美妙之音。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从此一思路出发,探讨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二

一、对课堂问题做出科学设计

语文这门课的学科特点很明显,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有很多,而且思维模式也要十分的开阔,这并不像数学学科一样,会有固定的答案和正确的解题步骤。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逐渐的摸索出语言的规律。

很多的语文知识理论都是来自生活,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当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但发现这与学生的理解无法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调整时,可以适当地融入生活知识,加以解释,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时事、相关背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代入感。

当然,问题的设计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够让学生在做出适当的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提问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模糊点。这种内容模糊点很容易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迷茫不知的状态,在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一定要根據这个点来展开。通过问题这把梳子,为同学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其次就是教学内容的盲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对于其认知不太深入,就会导致学生遗漏这个知识点,成为整个知识系统的盲点。教师对于这种学生不易上心的地方要多做强调,反复复习。

最后就是知识的发散点。语文学科很多内容都是有多面性的,而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于这样的认知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事物的多面性。

这三点对于提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般的提问打破不了这个范围,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本中,有《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相对来说是很有生活气息的,但是显然小学生可能对于农作物一类都不是特别了解。

所以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讲述在老师小时候见过的插秧场景,为什么要插秧,这些与生活的实际都是很贴近的,并且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在听完故事以后,对于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理解,在阅读文章后有什么样的感想。

这样有助于学生简单理解文章,而提问又可以把故事之间形成一个联系的桥梁,学生能够从提问中逐渐理解这个故事的真正含义。

二、 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科学提问

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并没有进行问题的课前设计,而是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这样漫无目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益处的。学生不能从问题中获得相关的知识要点,也不能够顺着正确的思维来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一定要结合教材来科学提问。

教师在课前要对提问进行设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很缺乏,因此教师即使是提升教学难度,其教学范围也不应该过多地超出教材的设定范围。小学教材的编纂都是专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编纂出来的,其中涉及的范围和需要的学习能力都与小学生十分契合。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

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提问更是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虽然说在实际的教学上两者可能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部分小差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差距过大,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学习的主线,一味地陷入苦思的漩涡,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提问都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提问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学习的重点。

4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三

一、进行对比性提问

小学生社会阅历少、情感还不够丰富,很多时候难以理解文章中丰富的感情。这一类的问题可以采用对比性疑问解决。这种类型的提问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回忆,通过已知了解未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比如在学习《卧薪尝胆》时,整篇文章讲述的是越王夫妇忍受战败之辱,在吴国为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继而灭掉吴国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很强烈的思想,一是发愤图强,二是忍辱负重。现在的孩子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激励其努力的因素,对发奋图强的理解不难。

但同时,现在的孩子是家人的掌上宝,千般宠万般爱,极少受到委屈,根本理解不了忍辱负重是何等的感情。而文章中,也只是用“粗布衣”“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来形容越王夫妇的艰辛,情感表达严重不足。因此,要向他学生对文章感情有深刻了解,还需老师进行引导。

此时,老师可以应用对比性的提问,比如“大家认为越王不做奴隶时是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呢?”“如果你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后老师只要你赔礼道歉,比如让你帮他打扫卫生,你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两个问题,第一个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前后生活对比来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反差。

第二个问题则是让学生以己度人感受主人公的委屈无奈。相信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对越王隐忍有较深的理解。

二、进行引导式提问

引导式的提问是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或者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领会文意或者隐藏较深的情感。在课堂的提问中,学生常常会做出离答案相差甚远的回答。

如果发现自己多次回答失误,学生可能就会失去了继续回答的勇气,时间长久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行引导式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思路一直在正确的方向,学生容易得出正解,也能够对自己和老师多一些认同。引导式的提问有全文引导和疑难重点的引导。

1、全文引导:比如在学习《哪吒闹海》时,老师可以接连提出这几个问题:小哪吒为什么要求闹海呢?小哪吒去闹海时为什么打起来了?打了几次?结果怎样?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就能很清楚的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全文引导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文章的脉络,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疑难重点引导:在课文的学习中,遇到疑难重点时老师也可以进行引导性提问。比如在讲述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讲述的是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的几次相遇,通过两人之间的互动体现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善良与爱因斯坦的和蔼可亲,立意是突出人的伟大在于人格的伟大。

但是这个中心潜藏于文章全文,要让学生注意到,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在课文的讲解中,老师可以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小女孩的爸爸妈妈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是”,此时,老师就可以做出总结“你看,大人都认为他是个伟大的人呢”。

然后接下来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的事迹与成就,然后问学生“你们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学生的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后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爱因斯坦在学术上是伟大的,可是他还有一个伟大之处,大家能发现是什么吗?”学生若能联想到人格则不必再提问,如果不能老师可以让学生思想“如果你是个很厉害的人,但是有人怀疑,你会不会不高兴?爱因斯坦有没有不高兴呢?这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对此的回答多是“善良”等,善良是人格的一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至人格方面,让学生发现文章中心。

三、在课文开始进行导入式提问

在文章开始进行导入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对文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比如在讲解《金子》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一般人都认为金子就是黄金,可是文章的主人公找到的金子和别人不同的呢?大家读完课文后能告诉我为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强调文章主人公与他人寻找到的结果不同。

然后通过让学生带着验证观点的目的去学习,比传统方式更有效。

在提问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言之有物,不能提出诸如“大家认为这样好不好?”之类空洞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其明确的目的性与对应点。同时,提问的程度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问题的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策略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