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

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很多技巧,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


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

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我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二、精心设计,把握提问时机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

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

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

三、提问要适度

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提问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引不起兴趣,失去提问价值,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提问过难,不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会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启动。难易度的把握,应当是经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宜。

即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得上来。如:在教学《小河与青草》这课时,请学生读课题和看有关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请学生自己畅所欲言,有的学生会说:“小河的水真清,青草真绿.”有的学生这时会问:“小河的水为什么会这么清?这一问刚好问到了老师想要提的问题上,这比老师提出更是恰到好处。

如果老师直接提问的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了。

四、提问要具有创造性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如在教学《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时,为了研究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如果直接问学生“这个人能到楚国吗?”那么学生肯定会一下就回答 “不能。”这样设计问题就没有一点意义了。

我启发学生道:“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假如有足够的盘缠,照这样一直走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下学生的思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了。有的说:“到不了就会冻死,因为他会经过地球的南北极。”有的说:“到不了,路上会有河流过不去。”有的说:“可以到,因为地球是圆的,走到最后就回到原点了。”

有的说:“即使能到楚国,那也要走好多弯路,多此一举。”大家讨论结果,答案不。这样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一

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认真设计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随意性较大,那么就无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我们也就无法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即围绕文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点燃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并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大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以《负荆请罪》这篇课文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因此,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负荆请罪?廉颇是如何负荆请罪的?

2.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3.從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你认为廉颇是怎样一个人?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你认为蔺相如避让廉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们闹翻了,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5.从蔺相如的行为来看,你认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这样,我通过结合文本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涉及整篇文章的篇幅,使学生深深感悟到了本篇课文的思想,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深刻把握了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性格和精神品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时机把握得是否精准,决定了课堂提问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我们不能在任意时间随意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而是要把握提问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最开始、最关键环节,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是否能快速集中和被激发出来,我认为,此环节是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绝佳时机,如果问题设计得巧妙、新颖,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迅速集中,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与探索中。

例如,以《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我这样对学生讲道:“同学们,在两千多年以前,统一六国的皇帝——秦始皇动用七十多万刑犯,耗时三十八年,修建自己的坟墓。

在西安以东三十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止无双的秦兵马俑。那么,这些兵马俑究竟是什么样的?规模有多大?又是如何修建的?你们想知道吗?”“想!”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而且眼神里充满了憧憬,“好,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

这样,我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引起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我们也顺利揭示了课文主题,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求知的状态中。

三、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大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我们不必将问题的答案设定为固定的,这样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思维受到限制,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设计问题时,我们不必始终将问题拘泥在只有答案上,而是要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大胆对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如此,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能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所具有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

3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二

一、 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环节,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布局,对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可能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问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二、 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选择合适的问题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记得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

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三、 把握时机提问,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的时机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也就是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的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时机及时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觉得提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

反之,学生即时回答得再好、积极性在高,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另外,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课所提的几个问题,要针对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四、优化提问方式,增强提问的实效性

教学一篇课文,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总结评价四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

五、其他

(一)诱发式提问

疑难问题的出现是学生思维最紧张的探疑解难的高潮,亦是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设计一些以简驭繁的难题,突破疑难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发挥。

(二)问答情境提问

情境是答问的重要心理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问答情境。可以以图示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演示再现情境,以生活显示情境等。适时便提问激发,以此拨动学生的情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直奔教学目标。

(三)更新提问方式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提问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更新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更新提问方式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但是对某一篇课文的阅读理解,一些教师往往总在努力寻求统一的或者的认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淡化了思维的多向发展过程,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方式。

(四)设置悬念,调整角度

设悬念为的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感悟。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生疑,产生悬念,从而激发他们认真阅读课文,以求从中找到答案的欲望。同时要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语以及句子,对其设置悬念,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课堂重点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利于语文词汇的积累,提高语文的成绩。

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偏离要点,久思不解题意,答非所问,或答语模棱两可,教师就要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提问角度,排除思路障碍,理清思路,从而畅通思维,拓宽思路,使学生瞄准最佳方位。

4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三

1、摸清学生,面向全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有了这些方面的基础,教师方有可能有针对性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对课堂提问做出层次设计以后,到课堂上实施时,应注意把较难问题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

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差生”答,这样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还要随机点拨,为学生的思考“架桥”,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利于逐步接近“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得班内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要针对所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好问题,比如说我需要在哪个环节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怎样来引入?这样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等等这些都要提前想一想,千万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漫无中心。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层层深入理解课文。

若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跳跃性比较大,学生就会不明所以,来不及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所以在教学中设计问题不求多,而求精。

问题不宜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对教学不起作用,不能发展学生,不宜太难,太难的问题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出的问题,就如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教师提出“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她原来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引起黄河的变化?”既难易适度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问与答

“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上教师要问,学生也要问。有时问了还要依靠自己的回答。教师在学生读完新课文后可以提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有,请提出来。讲课开始让学生问,讲完后还是让学生问。

遇到有启发性的问题也不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找到答案回答。这不是走形式让学生问,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问,让学生回答。例如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问,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单人旁“他”而不用“它”老师说:“有没有那位同学帮助他?”马上有学生回答,“那是作者叔叔把壁虎当作人来写,把他看成有生命的人。

学问,原来有学有问,在学生的问题中体现了学生参与精神,在学生的回答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问与作答的结合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实在训练。提问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语文的热爱,对学习充满信心。

4、善于把握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前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最后的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的次数是不定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什么时候提问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仔细思考和观察,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深入展开提问。

这也需要老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大瀑布的葬礼》。先让学生观看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枯竭过程录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提问:“大瀑布即将无奈地走完她短暂的人生之路,面对一群群深深伤害过她,又来祭奠她的人,大瀑布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回答:“如果我是大瀑布,我想说的话是,我的今天就是你们人类的明天。”

“你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对这位巴西总统有意见,你为什么不早惩治乱砍滥伐的人?”。这样的提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充分将学生引入到情景当中。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