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

1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

巧妙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正因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初,要着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触动感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浸濡中感受到文本和情境内蓄的情感,进而生发对阅读文本的内在需要。诚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要求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

例如,在《月光启蒙》一课课前的导入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月光曲》,然后伴着舒缓的乐曲有感情朗诵“如水的月光洒落在地,这是美丽的夏夜,这迷人宁静的夜晚啊,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伴着明月星光,在母亲的怀抱里听着醉人的儿歌,接受永难忘记的启蒙。”

接着,我再用幻灯片打出一幅《月下教子图》。这样,借用光电音,学生自然沉浸到了课文的情境中。

当然,创设情境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再现课文的场景,而是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创设情境的方法也绝不仅仅是运用多媒体,有时一幅教学挂图或者两叁句语言的刻画也能起到预想的效果。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的名言概括起来就是学贵有疑。疑问的提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之中,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为课堂研究的内容设计一个大体的方向,避免过于依赖学生而使整个自主式研读出现无主线的现象。

例如,在学习《夹竹桃》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夹竹桃特征的资料,然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颇难解决的问题,“夹竹桃是一种毒性很强的作物,而季羡林这么一位有名望的教授,为什么独独钟情于这种植物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需要提出的是,问题的提出既可以由教师来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来提出,但不管是谁提出,都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以期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因为过于分散的问题,只会让阅读教学主线不明、主线不清。

叁、由此及彼,类比联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每一节课工具性的字词句练习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对于同一种情感类型,往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所学的课文中理出一条情感线,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出发,联系到所要学习的课文,以旧知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孔子游春》一课的时候,教师导入的时候可以这样讲:“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这个单元我们已经与两位伟大的老师相识,他们是谁?”待学生回答出是“福楼拜和一位残疾老师”后,教师进一步分类引导,“老师有中有外,有古有今,今天我们将与中国教师的始祖有一次亲密接触,聆听他的教诲,学习他的思想,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自然能够以响亮的声音来回答,并开启精彩的一课。

类比联想式开头最重要的是,归纳一定要恰如其分,切切不可机械,否则会误导学生思维的角度。

四、注重情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课堂导入当然也应该包括实施趣味性的活动。趣味性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讲授故事背景,或者讲授与主人公相关的其他故事;或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可以由猜谜语、补充图画等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最大的麦穗》一课导入时,我通过幻灯片投出一张丰收的麦田图片,图片上每一根麦子都有一枚沉甸甸的穗头。此时,我拿出一个小奖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说说哪一穗麦子是最大的,只要说服了其他同学就行。学生趣味盎然,不仅认真找,而且反复加以说明,对课文的理解也深了一层。

需要重视的是,趣味性的提出仅仅是一个附带的要求,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分辨力都是有限的,教师在选择游戏形式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住课文理解的重点,不能为了兴趣而游戏,那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五、解释题目,紧扣标题

题目往往是课文的灵魂所在,有时表现为叙述事件的概述,有时表现为文章的一条线索,有的表现为阐述的情感等等。教师紧紧围绕题目,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紧扣标题做足文章,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爱如茉莉》一课导入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上繁体的“爱”,再用白粉笔写上“茉莉”,最后用黄粉笔写上“如(同时标上约等于号、等于号、大于号和小于号)”,再向学生发问:“爱在古代中间有个心,代表着心心相印,表示着彼此间浓烈的关怀。

可是怎么在作者的眼里成了茉莉呢?我想,这个黄粉笔写成的‘如’是写成约等于号,还是等于号,要不是大于或小于号呢。它们之间真有关系吗?有的话,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好好探讨。”新颖的题目解读很快使学生进入了对课文的分析之中。

解释题目也是有层次的,最简单的就是解释一下题目的词面意思;深一层就是找出题眼,在词义的分析中理解题目;更深一层就应该是从题目中析出文本的主题,指导阅读了。

2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一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导入应当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以情动人。如我国伟大的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传情的导入,其效果不仅能使学生从形式上、内容上去感知知识,并且能作用于感官而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导入的传情性,善用生动感人的情境,去拨动学生的“情弦”,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导入语。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则是采用不同的导入。一边播放音乐感染学生,一边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荷花,想去吗?”接着,老师让学生们闭上眼,深深地嗅了一下鼻子。

说:“公园里的花真多呀!现在,你们闻到了什么?”(花香)老师又出示各种荷花的图片,说:“让我们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去荷花池边看荷花吧!在看的时候可以指指点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被老师的导入语引入了大自然,引进了美丽的荷花池边,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设疑问难,质疑导入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都想问个明白。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内容,只要教师稍加设疑,均能引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心理。教师在运用新课的导入之中,可以用设疑作为挑动学生的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这种欲望一经形成后,学生就非要追根究底,寻过水落石出不可。

因此,设疑问难的导入是否能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是否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否能将思维引向教学的主题,也是决定一节课的关键。

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一位老师设计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当我们急需一样东西而自己没带钱买时,最好就是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大多数的学生想到了“借”。

老师马上用这个“借”字导入新课后,问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呢?借到了没有?”经过这一系列的设问的导入,由题生趣,设疑引路,不但使学生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引发学生品读、细读的兴趣,而且这叁个问题,环环相扣。

在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引人深思,刺激了他们的思维,既突出了课文重点,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可见,在学生的心智被调动起来时候,也是引入新课的最好时机。

叁、巧编故事,激趣导入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更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又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那是一个蔚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的晚上,海滨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少年项戴银圈。

手握一柄钢叉,正向一只猹用力地刺去……”故事讲到这里为止,老师同样抓住学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求知心理,提出了问题:“这英俊的少年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巧编故事的导入方法,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简笔画,形象导入

简笔画导入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优化课堂教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描述快速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图》的简笔画,具体形象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并说道:“我们在以前课文中游览了祖国不少地方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同样来欣赏以山水着称的桂林,请同学们看看桂林的山水有何特点。”教师扎实的简笔画基本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图理解课文内容,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氛围,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朗诵导入,激发想象

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激发学生去想象,从而导入新课。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使之与课本内容产生共鸣,达到融合的效果呢?我们可以利用幻灯片、挂图、录音、影像、实物等,再配上教师生动形象的朗诵,创设特定情境来烘托气氛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二

巧设情境,激情激趣

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依据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参与学习,且效果良好。着名教育家于漪也认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青少年的情感尤其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应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历其境之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因此,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无疑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燕子》的导入片断:

课始,先让学生体会宋小明怀念周总理的诗,以此初步引起同学们对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敬仰和感动,为课文《一夜的工作》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敬仰和感动学习课文,肯定会对课文所呈现出来的语言文字有更为准确地理解。

对这些语言文字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周总理的形象有更为精确地解读,乃至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这,正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直观导入,调动学生参与

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体性,他们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直观教学法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新授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状物、写景类课文的教学中,如果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出示或演示有关的实物和实验,就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

游戏引路,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我国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因为它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确实,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

如果我们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入游戏,特别是在引入阶段引入游戏,可以使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增强,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田忌赛马》是一篇描述竞赛的课文,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如何用智慧战胜对手这样一个道理。可以说,本篇课文带有很大的游戏性。教这样一篇文章,很适合用游戏引路。本篇课文的教学真是这样做的。

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做了两个智力游戏,通过两个游戏,既揭示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强烈兴趣,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准备。

4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叁

一、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较能引起学生的表达需要,他们能从中举一反三,不会感到艰涩,对于引入文本也亲切自然。例如,教学《月光启蒙》,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你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学生描述。

师: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永恒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对月亮或月色描写的古诗?学生试背。

(过渡: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总是那么美好,有一位叫孙友田的现代诗人,他也永远忘不了这美丽的月光。)

出示孙友田的诗作:“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往外冒。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

教师范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会觉得孙友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介孙友田。

教师导语: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

二、以具有生活化的想象导入

对学生有生活经验的、易于感受的文本,用提示、启发唤起学生情感联想的体验。无论是幻想还是再造想象,都通过学生的脑海中已积累起的形象,在美丽、生动的遐想释放中唤起对更深、更多的事物的理解需要。

在学生《嫦娥奔月》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美丽的中秋月色”视频,适时问学生,那皎洁的月亮曾经带给你哪些美丽的幻想呢?学生有的说想到了月宫、嫦娥、月兔;有的说想飞天去月宫里游玩,欣赏迷人的风景;有的吟起了有关月亮的诗句。然后再引出美丽动人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当然,为了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了解,也可适当拓展有关月亮的本来面貌、现代我国“飞天”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对月亮的神秘产生了向往和期盼。

三、从培养对生活问题的质疑导入

生活中处处充满矛盾和疑问,善于敏锐的发现和探索,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从生活中的疑问入手,使学生进入一种与文本的“神交”之中。

在学习《夜晚的实验》,可以先预设提问:“你们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曾经有过疑问?探寻过没有?结果怎样?”再引入“你们看到过在夜空里灵活飞行的蝙蝠没有?它们是不是和我们人类一样依靠眼睛来探路呢?”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处于思维的矛盾和兴奋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的实质。

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在这种独特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和阅读的求知欲,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充满了对生活本义的反应和追寻。

尊重和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师生彼此沉浸在对生活理解和追寻的情境中,感受真诚的课堂生活。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对生活本色的默会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并经历了看似“交流、讨论、对话等”的演示,实质是生活实践的过程,在开放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课堂生活的活力也由此开始四射。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方法例谈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