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应重视点滴知识的积累和加强语言的感悟体验。今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心、多想办法,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如在讲《骆路梨花》一文时,学生自学后,有学生问:“为什么不采用顺叙的写法呢?”我便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讲解倒叙和插叙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此文写作时采用倒叙和插叙,不仅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结构紧凑,又疏密有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得到了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加强语感实践,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培养感悟能力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观察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叶圣陶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又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了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如笔者在上《马致远·秋思》时,因为前三句全是景观景物的排列,笔者不急于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后,他们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这就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是获得语感的前提,是反复诵读的结果反映。

接着,笔者又让他们写感受,谈体会,着力进行“口语交际”,再通过各类与此同类的文段“读写”,让他们在“博览”中多侧面感受到语言刺激,反馈语言信息,逐渐形成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读一些好的作品,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并加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不断运用和更新语言精华,进一步实践与积累知识,逐渐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同时,在运用语言交流和写作时,联想和想象具有语感腾飞翅膀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出潜在的、丰富的想像力。

2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是,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为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

3

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体意识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个体意识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体。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故而课堂效果欠佳。按照新课改要求,要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必需创造全新的教学方式,必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文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同桌互为搭档,进行个体探究与学习。我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吧?其中有哪些人物呢?”学生答:“刘备、诸葛亮、张飞……”我又问:“那么,你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吧?”学生说:“知道一点。”我接着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顾茅庐》,不过今天的学习老师不再讲授,而是采取分组的方式,同学们互相学习。”同学们一听分组学习,还可以自己给自己的同桌进行讲课,立马精神百倍,信心十足地开始准备。 在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课文中,我根据该课文的特殊性――独幕剧,对作品进行了归纳整理,然后采用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等形式的学习方式。同学们都自告奋勇扮演某一个角色,朗读某一个人物的语言,从中获取知识。

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借助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如果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习惯和模式,教师以讲课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师生不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就难以体现。新课改以来,我们创新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表现春天魅力的图片,同学们都兴趣盎然。之后,我给同学们讲:“春天来了,树木发芽,小草钻出了脑袋,小鸟唱起了春之歌。同学们,春天的美好真是无与伦比。”同学们都非常认同。之后,我接着讲树木的作用:“树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净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木制品,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由此,自然地引导到课文学习的内容中。很显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还取得营造灵动课堂的效果。

4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影音相结合进行导入

在教学《火烧圆明园》这篇课文之前,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中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两方势力交涉时的不同丑态,交战时清政府的节节败退,英法侵略者强取豪夺园中珍贵物品时的贪得无厌,火烧圆明园时的火光冲天等。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慨与无奈,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下普通百姓的懦弱与胆小怕事,学生都会在观看电影时体会出来,并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心里,想用自己的力量将我们的祖国母亲建设的更加强大、不再受外国侵略者欺侮的美好愿望。影视画面有时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超过文字。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区停留在白纸黑字上,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妙语佳句吸引学生

语文不同于数学的理性,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承载性与情感性,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妙语佳句。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我就给学生朗读一段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在朱老先生的“春风”里,软绵绵的草地上去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让学生带着春的气息走进“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另一种势不可挡的春的生命力。让学生懂得语文不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死水,而是一股清澈流动的小溪,能够给人带来灵动与欢乐,是我们能够去接近与喜欢的。

3.通过故事引入新课

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模糊的,如果学生对其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不会对罗布泊这个仙湖究竟是如何消逝的产生学习兴趣。我想,如果在讲课前给学生讲一个有关余纯顺等探险家的冒险故事,就会使学生对罗布泊抱有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本中进行一次解密罗布泊探险活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