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溺爱孩子怎么办

父母溺爱孩子怎么办?溺爱孩子的家长一般会认为“我要我的孩子永远生活得开心”,而孩子毕竟年龄小,他们不具备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所以,在这种氛围下的孩子会认为“当我不高兴、感到沮丧的时候,必须要有人逗我开心”;当父母说“我让我的孩子生活得更有激情、更有价值”时,孩子会理解为“没意思的事情、没有回报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父母的溺爱其实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将孩子推向叛逆、任性、自私的推动力。溺爱往往会使孩子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如情绪反常,无端哭闹;爱发脾气,蛮不讲理,性格孤僻、冷漠,缺乏同情心,和小伙伴的关系不好。
父母溺爱孩子怎么办
家长的过度教育和期望往往适得其反
不少父母对目前流行甚热的“早期教育”有误解,给予了孩子过早的教育。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又要学英语,又要学绘画,还要背诵唐诗,学弹钢琴、弹吉他等,这会使孩子压力太大,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硬塞”式的教育会抹杀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过早地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叛逆行动
大多数父母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原本乖巧的孩子一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犯拧”了。家长无论说什么话他们都不爱听,什么事情都和父母对着干。只是有的孩子消极抵抗,有的孩子则和父母正面冲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周围的事物,生理、心理都会发生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时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为了引人注目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季青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她一直是妈妈眼中的乖巧女儿,但现在的季青就像一只小刺猬。尤其是这个暑假,她很少和父母说话,每天不是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写作业,就是上网和朋友聊天。一次,季青的妈妈想和她谈一下,谁知道还没说几句话,季青就对妈妈说:“我不想说了,你们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之后她又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这次谈话以后,她们的母女关系就更加恶化了,一旦事情不合季青的心意,她就会大肆抱怨一番。季青的妈妈实在不理解女儿怎么会变得如此暴躁。
人的心理特点会随着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青春期正是孩子由少年到成人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起伏大,他们的喜怒哀乐不会向父母透露,还常常伴有严重的逆反心理,有许多父母为此深感头痛。如果对孩子这一时期的情绪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的反抗情绪越来越严重。做父母的应该知道,孩子的“犯拧”的行为是叛逆行为,很正常。但这种过激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父母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父母给予孩子过度的爱;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太过死板和严肃,对孩子期望太高,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虽然孩子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但当他们不接受教育时,父母的教育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花一些心思接近“犯拧”的孩子,这对家庭教育来说很重要。接近叛逆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随时随地对爱人和孩子发火。
(2)父母不应该强制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是对父母管制行为不满的表现,如果父母一味地对孩子实施高压手段,即使孩子一时不反抗,也会把怒火藏在心里,时间一长,就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而且父母的强制性行为只会让孩子的反抗情绪以更加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离家出走等。
(3)父母应该试着和孩子做朋友。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和父母交谈,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总是高高在上,他们和父母无话可说。所以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孩子和平相处。当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后,孩子自然就愿意把心中的喜怒哀乐都告诉父母,并在做事之前先征求父母的意见。
(4)父母不应该限制孩子的自由。父母应该避免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因为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父母要学会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孩子,不要总对孩子进行说教,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父母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是被尊重的。
(5)父母不要拿孩子和当年的自己做比较。因为时代不同,看待、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父母也不应该拿孩子和任何人做比较,不要挖苦讽刺孩子。孩子的心很敏感,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往往会以伤害、报复别人的方式让自己心理平衡。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