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如何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在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形成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是很大的,在这个时期,孩子喜欢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并且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如何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妈妈们应该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多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一些家长害怕累着自己的孩子,也害怕孩子做得不够好,自己重新再做会太麻烦和太浪费时间,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孩子在长大后,自然就会了。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对于妈妈来讲,应该让孩子具备自我服务意识,这种意识也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对孩子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通常是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妈妈对孩子的培养,一定要眼光长远,不要因为怕孩子受苦而什么也不让孩子去做,这样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心理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完善自我行为的关键所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妈妈们用心去教育孩子自立,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他们会感觉到生活的快乐,也会因为自己的进步而更加的快乐。小丽的儿子肖蒙已经六岁了,孩子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每次吃饭都要妈妈来喂。穿衣服也不会自己穿。小丽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但是偏偏问题就发生了。
肖蒙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他竟然自己不会吃饭,他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吃饭,他却不知道要怎么吃。幼儿园的老师看到了,很好奇,问肖蒙为什么不吃饭,他说:“在家都是妈妈喂我饭的,我自己不会吃饭。”在一旁的小朋友们听了都笑了起来,课下那些小朋友还在嘲笑肖蒙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喂,肖蒙自然很不开心。
等到放学的时候,小丽来接孩子回家,看到孩子不开心,眼圈都红了,好像是哭过了,她连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肖蒙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小丽,小丽听了自然很惊讶,她没想到自己对孩子的宠爱竟然害了孩子,让孩子没有了独立的能力。从那之后,小丽开始教孩子怎么拿勺子、怎么夹菜,后来她又教孩子怎么去洗脸刷牙,她终于明白了,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对孩子的爱,也是对孩子独立性的锻炼。
妈妈们应该提供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果不给孩子机会,那么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丧失独立能力。所以说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是一种锻炼,也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自己的能力,因势利导地去做事情,随后通过自己具体、细致的示范,找到适合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那么在生活中,妈妈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1.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
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情开始做起,要注意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比如让孩子学习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等简单的事情。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是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在无形中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当孩子能够完成一项工作后,妈妈一定要夸赞和给予孩子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当孩子做错的时候,不要打击孩子
在孩子开始做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在这个时候,妈妈们千万不要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行为,即便是孩子错得很不像话,也要先夸奖孩子的勇敢。孩子会因为妈妈的鼓励勇敢地去完成自己的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主动。
3.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要及时出现
孩子的年龄毕竟还小,在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当妈妈发现孩子无法单独完成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提供帮助,要帮助孩子去完成,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很无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重新充满动力做下去。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