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被溺爱的孩子怎么办

每一家庭都想给于孩子全部的爱,但是所有的家庭都要面对如何才能不溺爱孩子的问题。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一定成为不幸的人吗?没错就是,百依百顺”。然而很多的家长并不能明确的分辨清楚爱还溺爱的区别以及溺爱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被溺爱的孩子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被溺爱的孩子怎么办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

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

被溺爱的孩子怎么办

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溺爱孩子的危害

只要孩子喜欢的玩具都会买。孩子好玩是天经地义,但是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有限,所以,孩子买了东西后,不久之后就为成为弃物。当孩子见到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计让家长买。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完《熊出没》以后,看到街上的小店有一只抢是会发出“站住,光头强”的声音,就吵着要买回家。其实,儿子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关于动画片里面的玩具多不胜数。

只要想吃的都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节制能力较差,见到喜欢的食物都控制不住。很多小朋友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长买零食。

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很多老人告诉我们,孙子孙女在路边看到想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吃到为止,大人是哄、骗,还是用其他的方法,都无补于事。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买东西要买最贵的,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其实,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并不好。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结果造成孩子的“无能”,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只会退缩和求助,甚至以自我为中心。

怎样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现在父母都努力地奋斗着,忙着给孩子买这买那,生怕孩子缺什么。这其实就是个误区,适当的经济是必要的,物质是一种,但不全是。每天抽出时间听孩子说。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新发现,孩子对新认知的惊奇,和他一起分享,会让孩子更加开心。

关心孩子的内心状态。和大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有开心和小烦劳。所以作为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能及时疏导孩子,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对孩子的爱,要关爱而非溺爱。溺爱的后果,古今也有不少例子了,但是不溺爱孩子不代表就要限制对孩子的爱。

该关爱的时候要关爱,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好,感受到父母是自己信奈的人。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温暖很多。尊重孩子,不责罚孩子。简单的斥责,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对孩子不对的地方。

 怎样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等孩子静下来的时候再和他说明,让他知道自己问题的所在,不能凡事都一顿打。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看书,一起聊天。这就是孩子心中最渴望的爱。

如何对待老人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

耐心说服老人。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再教育晚辈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态度和方法是正常的;因此,父母要看到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

然后,向老人陈述正确教育孩子的责任以及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希望老人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例如,不偏袒孩子的短处,不娇惯孩子,孩子来看望时,不要给孩子零花钱或唠叨”你妈不会照顾你“之类的话。如果采取了讲道理的方法解决矛盾,老人一般会通情达理,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担。采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为也好,虽然与老人的溺爱,娇惯有关。

但父母应看到自己未尽教子责任的一面,因此,父亲,母亲在向老人说理的同时,可通过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坚持下去,不妥协。但切忌没耐心,态度粗暴,更不可打骂孩子。另外,父母如经常带孩子出外远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便可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意见。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