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需要,努力为学生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创设情境方法。

一、直接从生活中取材

小学数学的应用性极强,绝大多数都和生活有关系,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技巧和知识,因此最首要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场景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各种图形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图形特点是什么,如圆形和方形为什么应用最广泛?三角形为什么很少出现?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再现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二、从虚拟故事中取材

单独教授枯燥的数学知识效果肯定不会好,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兴趣广泛、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虚拟一些故事来辅助教学,如创设一些比较真实而又带有数学教学目的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和解疑兴趣。比如,在教授分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虚拟一个小兔子分萝卜的问题,让大家考虑萝卜不够分的时候该怎么办。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让他们亲自剪一些图形,从中发现圆形就是曲线的连接等知识点,让他们自己领悟到这一知识点,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和记住这些知识。

2

数学创设情境方法一

创设质疑情境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按角分类”时,我课前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先任取其中一张,出示这张三角形纸片的锐角部分,其余部分用别的东西遮住,然后问学生能否判断这张纸片是什么三角形?如果出示含钝角的那一部分,那能否判断呢?出示含直角的那一部分呢?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有的能判断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能判断呢?这一疑问使学生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智力也到了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质疑,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到“会学”。

在情境中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中探究新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再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装饰板的面积,列表统计,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实现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时,教师让学生判断“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6”的正误,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使学生知道可以从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这三方面去比较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进行。

3

数学创设情境方法二

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一课,离开生活来教学“位置”在小学阶段是不现实的。于是我创设班长介绍新同学的座位引入新课,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最后通过地图、象棋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拓展与延伸。自始至终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创设的情境要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了一个“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4

数学创设情境方法三

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

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道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只来分,每只分4个,剩下一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们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了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局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方法。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