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1

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动静交替、张弛错落、疏密有间、强弱分明、起伏跌宕的变化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教与学融洽统一,教学相长。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是以教学内容安排的张弛错落形成数学课堂的节奏感。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节奏的基调。如音乐一般,旋律和节奏都是为表现一定的主题服务的。对初中数学而言,似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教师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教材如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固有的模式呈现。作为出色的数学教师,要把握《课标》使用教材,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必要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如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8章第一节,教材安排两课时,内容包括圆的相关想念、对称性、等对等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相关定理等,这些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以上内容往往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探索与练习。笔者在安排此部分时,就分为三课时,增加练习与变式训练,形成以“探索-点拔-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增强节奏感。

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二是以教学方式的动静结合凸显数学课堂的节奏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指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讨论、争辩等;所谓静态,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等。一节课如果动态占了优势,学生就会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造成课堂过于失控;反之,如果静态超时,就合造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进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教学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好调控课堂教学中动静交替的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潮起潮落,如波涛起伏。动静结合,才能让持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

三是以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渲染数学课堂的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表现为语速、力度、语调等。教学时,语速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比日常讲话的速度稍慢。同时要结合语调,语调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感情的主要因素。在讲解重、难点或转移话题时,语速应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的余地。而声音的恰当力度则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听课、集中精神的保证。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为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述既能保持教材内的逻辑联系,又能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能直接付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者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使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

2

把握课堂节奏一

语言节奏

语言是课堂最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中的沟通行为绝大多数靠语言完成,所以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语言的质量。首先,语音要清晰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言,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讲课时教师要使用普通话,避免地方话、口头语,只有教师讲课字字清晰,学生才能声声入耳。其次,语调要抑扬顿挫。“重要处反复强调;快乐时欢畅淋漓;愤怒时情绪激昂;悲伤处沉郁顿挫。”

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感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师的语调只有高低相别,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才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再次,语速快慢、停顿要适度。一般来说,说话的速度要根据讲课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对重点要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难点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回味咀嚼的过程;对一般内容要简明地讲,使学生了解概要。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教学节奏中把握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味地用同一语调平铺直叙,那就会机械呆板,使学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领。

内容节奏

教师应把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合理构造,做到繁简分明.疏密得当,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节奏必须注意三方面:首先是课堂导入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要能把学生一下子就带人规定场场景。导人新课应当言简意赅,迅速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切忌冗词赘语,枝节横生,不着边际。其次,教掌内容的设计特别是重点、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来安排。实践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有意注意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否则会引起疲劳。只有做到课堂上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应当有节奏地把两种注意相互转换,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在学生有意注意这段时间完成;在无意注意时间内,可穿插一些实例或轻松愉快的情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最后是课堂要留有余味。明代学者谢榛说过:“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有余味的结尾,从而造成悬念,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3

把握课堂节奏二

一、有动有静,动静交替

“动”与“静”是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激烈争辩等,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大脑思维保持求知的高度兴奋状态。所谓“静”,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等,它是学生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教师应巧妙安排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引入新课,首先要有精到激越的导语,紧紧抓住学生,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吸收学生主动参与、踊跃发言、热烈讨论、激烈争辩。接着,趁着学生方兴未艾的学习兴趣,授以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刺激,或讲或辩,或议或练,或演或做,使学生兴趣保持一定时间,将大部分任务完成于此。之后再继以舒缓,让学生静心地思考,认真演练,默默回顾全课,使之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全课应是“动”与“静”交替的有机结合。

把握课堂节奏

二、有张有弛,张弛错落

“张”就是紧张、急促;“弛”就是轻松、舒缓。一堂课有时要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有时要像村边溪水,涓涓而流。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综合智能活动取代单一、乏味的你说我听的“灌注”。如果数学课堂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数学课堂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既要运用竞赛、抢答、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短促的语言、严肃的表情来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要运用故事、游戏和幽默的语言、活泼的表情等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互相错落的张与驰,使课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具有韵味美。

三、有疏有密,疏密有间

“疏”就是指间隔大、频率小;“密”就是指间隔小、频率大。“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25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划定了大致区域:课的起始阶段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或用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或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或创设质疑条件,或让学生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激起矛盾,造成质疑、辨疑、解疑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到学生注意力已集中、学习积极性调动之后,就进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阶段,通常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为积极。下课前几分钟,可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加深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把握课堂节奏三

掌控适宜的教学速度

教学的速度通常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速度太快,教师以较快的语速讲授或点拔,几乎没有间隔的时间,学生得不到喘息,这样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的情绪,给学生造成消化不良,认知困难;二是速度太慢,烦琐的说明、重复的讲解,使学生注意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那么,不快不慢就是最佳速度吗?也不是。教学速度若匀速不变,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单调,造成听觉疲劳。以上三种教学速度都很难成功。

教学速度应是有变化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主有次。因此在设计教学节奏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一般情况下,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导入阶段,应采用快节奏,学生易懂的内容、简单例题的讲解也应如此处理。而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应放慢速度,用慢节奏,尽可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要反复从不同的角度讲授,难点则先分散,然后层层推进,缓缓地铺陈,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也应适当放慢速度。 适宜的教学速度标准是:采用慢节奏时,仍能保持学生活动的适度紧张,不致使他们心不在焉,注意力涣散;采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维能跟上教师授课的思路,不致产生后进生掉队现象。在具体施教时,一方面要按计划掌握节奏,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做节奏上的调整。

把握教学中适时的强弱和适宜的疏密

教学中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保证学生对重难点掌握,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对一些简单的或者内容相对次要的部分“轻描淡写”,对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内容“浓墨重彩”。

另外,教师在口头语言音量的掌握方面,要注意强音和弱音交替出现。比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定义时,“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function),通常记为y=f(x),x∈A。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组成的A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其中加着重号是强音,语音要重一点,整句听起来就有起伏,不仅能给学生以节奏感,而且能让学生关注到其中的重点,一来区分出函数与映射的不同,二来也能准确把握函数的三大要素及其特征。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