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引导背诵,诱导理解内容

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有这样一篇文章《英英学古诗》,这篇文章引导的学习方法,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知道作者是谁。文章是这样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英英: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奶奶:背得真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英英:这首诗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奶奶: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英英: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这样的方法在小学低年级的复习课上老师可以借鉴,家长在家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古诗。这种对话的方式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是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它中间潜藏着循循善诱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展示中复述了课文,完成古诗的学习和复习。

二、通过想象再现画面

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两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首好诗如同一幅画卷,展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读品评体会,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会的画面,让学生根据想象在纸上画出这样的场景:在花红柳绿的春天里,下着蒙蒙细雨,仿佛还可以听到黄莺的鸣叫,在这个山水环绕的村子里,酒家的旗子还在风雨里飘荡,有谁知道南朝多少的亭台楼阁在这里湮没。能画到这里想到这里的同学对诗意的理解,对诗情的体会就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当时的场景,诗人看到后的情怀,或自己的感触,有利于学生体会意境。如果有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则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诗境中领会诗意

诗的美,不仅是它的画面美,更是承载了诗人的情怀和思想。

如《江南春》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当学生读到这两句的时候,这是一幅唯美的画,这也是对后面要表达的情思的铺垫,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事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作者只是通过看到了这样的景物而引发了忧思,也正是这样的景物触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万千感慨。

这首诗也是作者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来反衬朝代更替的哀伤。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会情感呢?要想把学生真正地拉进作者的诗歌,我们要给学生还原创作作品的当时背景以及诗歌所叙事的背景,才能体会这一组组的意象所渲染的意境。学习诗歌,教师的引导和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诗歌的诗性美,仍然重在体会,重在领会诗的神韵。

四、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讲解理解诗意

诗词的语言是非常凝练,形象而富有表现力,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和赏析古诗的时候,一般要抓住其中重点字词句。有时候作者就是通过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佳句来表达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这些字词句都是诗人妙手偶得,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古诗是一首写景的佳作,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粼粼,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真是神来之笔,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解词释句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深入阅读理解诗歌意思的第一阶段。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从语言文字开始对诗歌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对字和词的理解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翻译诗句来理解诗的意思及作品的内涵。

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一

一、引导讲解,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1、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2、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3、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

二、重视品读古诗词,在品读中感悟魅力

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

2、细读。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3、精读。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种:

古诗词教学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

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中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3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二

一、教学以读为主、培养学生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教师对诗词朗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诗词朗读教学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这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为此学生诵读要读出“三感”:第一、读出语感;第二、读出情感;第三、读出美感。

例如《江雪》这首古诗可以这样来设计:在引导学生知晓诗人生平、理解诗词大意之后、可以问:“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抓住“钓”这个字进行分析、学生读懂了柳宗元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豁达情怀。“钓”显然是这首诗的诗脉。在师生共同交流中、也理解词人渴望和平、向往安宁生活的深意。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记诵的“过程”。

二、感受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的艺术概括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形成诗的意境。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诗人捕捉的流动多变的形象画面、“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诗人美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读古诗词中感知其意境美、引导学生自我开展个性的审美情趣;细读诗文、在读中使学生有所体验、感受语言美、艺术美等内容、并注意挖掘有任何价值的审美情感;精读诗文、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熏陶、感悟并扩展审美情感;回忆诗文时、努力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发现古诗文中的审美情趣、升华自己的个性化情感、丰富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力

古代的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除了识字的作用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大量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强和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纵览教材所选的古诗文、很多名句脍炙人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在心口相诵的不断积累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力和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自然也会逐渐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体验美的意蕴和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与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出色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渴望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拓展想象空间、培养思维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在落实中创新。理清思路、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在创新中落实的良好习惯。

4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三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