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的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那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的

(一)培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古诗词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所以常常不知如何学好古诗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能为学生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便不愿也不会对古诗词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良好的导入很重要。在学习古诗词前,教师可以将有关作者的一些生平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比生硬的导入更富成效。

(二)重视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教学时教师应对此引起重视,通过教范读、自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我在教学中主要将古诗词的诵读分成了三个步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一步,自读,初步感知。刚刚接触古诗词时,学生需要初步感知诗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注释,将古诗词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基调。

第二步,朗读,加深理解。有了基本的整体感知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分析与总结,加深对古诗词的认知。第三步,吟诵,品味美感。古诗词中包含丰富的情感,需要学生深入感知。所以,经过初步感知和深入理解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配以手势和感情进行吟诵,真正读出美感,体会内涵。

(三)创设情境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单纯的读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要通过想象走进作者的世界,与其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通过创造性的表演展现当诗人询问童子师傅的去处时童子的反应。有的学生不断用手摸着后脑勺,满脸茫然;有的学生故作神秘,微微一笑;有的学生焦急无奈、举目远眺……这些表现反映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通过不同的情景再现,学生真正融入了古诗的意境当中,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

(四)对比教学

很多古诗词中所体现的意境和基本的感情基调是相似的甚至是一致的,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展开对比教学,这样既能起到温故知新、巩固记忆的作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欣赏的能力。比如,《泊船瓜洲》是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古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表达相同主题的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愚》,王维的《杂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再对其进行延伸,适时提问这几首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如此,学生表面上学习了一首诗,实际却复习巩固了一组同主题的优秀古诗词,从而在学生的心理构建成一个系统的认知网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

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心得

一、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二、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

“少小离家老大回”,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一、了解背景,介绍作者――基本认知,文化普及

任何一首古诗词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因此,小学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了解背景,介绍作者入手。以《黄鹤楼送别》为例,这篇课文中的古诗指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该篇文章其实是以白话文的语体方式,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其重点仍然是聚焦于诗本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该首诗歌的背景介绍作为预热的内容,同时对诗人李白进行一定的介绍,包括其诗歌特点、文体风格、诗歌内容等,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接着,在进入到诗的学习时,首先要从这首诗歌的体裁――七言绝句入手,学生对这一体裁的认识应当包括有诗句的数量、构成形式等。当学生对于七言绝句的基础文化知识有了了解后,教师再来指导学生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才会更加容易与自然。

二、通读文意,知悉内容――认字解词,扫清障碍

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知道“说了什么”,尤其是与现代文表达方式有所差异的文言文,部分生词或许容易让学生感到不解,因此,小学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第二步就是要从认字解词、扫清障碍入手来带领学生通读文意,知悉内容。以《清平乐?村居》为例,从字、词上看,“亡赖”中的“亡”,其实是通假字,通“无”,即“无赖”。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识别通假字,然后再看“无赖”这个词,一般学生都不难想到它表示的是“蛮不讲理、刁横、撒泼”等负面的意思,但是在这首词中,它却用来指小孩子“顽皮、淘气”,与其本来意思不同。与此同理,“锄豆”,如果学生望文生义的话,就有可能把这里的“豆”理解为“豆芽、豆苗、豆豆”等,在这首词中,它表示的是“豆田里的草”,即“锄草”。由此可见,如果教师不先帮学生把这个词语中的通假字以及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弄清楚的话,学生读起这一词来就容易“会错意”。

三、巧设问题,循循善诱――抓住重点,把握关键

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可以通过问题来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秉承“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的宗旨来巧设问题,循循善诱。以《寻隐者不遇》为例,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字,但仔细读来就知道,其中既有环境,又有人物,还有情节,是一则寓意丰富、内容丰满的古诗。

在带领学生拼读时,教师可以不断抛出问题,比如:在题目中“寻”,作者为什么要寻找呢?他要找的“隐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不遇”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在一开始就抛出若干个问题,提醒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诗歌之中。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与童子的对话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呢?可以看出,循循善诱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更是学生逐步把握古诗重点,抓住古诗关键的过程。

四、主题探讨,意义深究――鼓励表达,提倡分享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还应当带领学生一起来谈谈主题,深究意义,而这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提倡学生勇于分享想法来实现。以《石灰吟》为例,这一首七言绝句表现的是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从诗歌本身依托的背景看,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是志士仁人面对严峻的考验时都从容不迫。而从当代的角度看,“粉身碎骨”这种“牺牲”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因此,如何将这首诗置放于我们当前这个时代,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凛然正气的形象”呢?这就是学生需要思考与探究的时代意义。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各抒己见,然后派代表来发言。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表达自己想法的行列中。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