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

1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在教学时,教师应挖掘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指导学生抓住知识特点,自寻规律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规律性特别强的性质、定律、简算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果实才是最甜的。如我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留有书面作业,其中一个同学这样写道:“既然是一些,那说明加、减法不全都能运用简算,简算又不可能是一种。那么究竟哪些加、减法可以进行简算呢?”可见这个同学是从课题入手,抓住“目标”来展开自学的,效果很好。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

二、抓知识点,编写提纲

这种方法就是学生通过自读教材,把主要的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再现出来。例如:学习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第一节课时,要求学生阅读目录,然后根据目录以提纲形式展现出本册书所要讲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学期所要学习的任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也比较适合学习每单元前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概念性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逐段的分析,然后把主要内容再列成提纲,不但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抓住知识的衔接点来自学

新教材在编写时都注重了为学生留足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到由浅入深、有易到难。而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学会迁移类推,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合作完成的就合作完成。

2

数学课堂教学

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1.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素材

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万事万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生活中的各类物种不仅可以为初中数学提供教学素材,使之生动形象,而且可以扩展和启发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生活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数学奥妙,不仅为数学教学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囊宝库,也激发了初中生探索数学因子的无限兴趣。人类利用大自然创造出的各种产品不仅丰富了数学研究手段,也不断提升着数学发展质量。

2.初中数学应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价值

数学通常以模式化、程式化的形态呈现,似乎与多姿多彩、丰富多变的生活现象相去甚远。但通过探讨生活元素的数学内涵可以发现:生活既是数学赖以存在的根基,又是数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的标准定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可见,将数学见诸实践乃是数学这门科学本身的应有之义。数学的广义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现象,描述生活;二是解决难题,便利生活;三是发展生产力,造福生活。人类分饰两角,既是生活与数学的中介,又是数学作用于生活的造福对象。如果抛开了生活谈论其他,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例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炼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

数学思维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就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主动钻研,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目前,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地降低,甚至有的干脆放弃数学。 所以,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剖析每一个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学生创新心理的状态变化,及时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从内容上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课堂中,教师必须精心地、科学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画、音乐、影像,图片等素材,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上升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实践创造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现实。围绕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受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事半而功倍。如教学“环形面积”时,可先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测量( 如计算校园环形跑道面积) 。这样的活动反馈表明: 学生兴趣浓厚,学到了具体的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知识的价值,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活动情境,如组织学生收集本市或本村的经济增长、变化的数据;调查银行存款的利息,想想 100元钱要存放3年可以有几种不同存法,到期利息有什么不同;教学平均数和方差后,让学生统计各班的平均数及成绩的波动情况等。

4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更多的、新的可能性。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新型题 ,现已成为全世界数学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开放题可分为三类:一是条件不完备的条件开放题,二是结论不确定的结论开放题,三是条件和结论都需要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的综合开放题。创设这些开放题的目的在于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使之主动获取、重组、应用知识,从而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利用数学开放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

注重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对课堂上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设计方案都要力求多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规律发现的过程,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化地表示数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大胆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并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促使探究的过程发生,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是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内容,充分利用数学实习作业来进行数学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这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尽量安排学生到多从事室外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实习作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实习报告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数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