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9-4309

怎样发展孩子的个性

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早期阶段,家长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孩子的个性。下面就来跟大家说说怎样发展孩子的个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带来帮助。

怎样发展孩子的个性

自发长大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有强烈的交友欲望,喜欢和朋友一起玩。

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这就表明这是一个想要顺利发展和情绪稳定的孩子。父母可以肯定和建立他们的信心。

如果孩子不想跟其他小朋友玩,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孩子,也不会表现出热情,那么家长一定要从自己以往的育儿方法来探讨。

在这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孩子是否一直处于抑制自发生长的状态;第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否足够牢固。

说到抑制自发成长的育儿方法,父母最容易掉入陷阱。那就是不正确的管束和过度的保护。

在第一种情况下,父母为了把孩子塑造成他们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孩子施加命令和压力,支配孩子的行为。就这样,孩子慢慢变得诚实听话,很容易相处。

此时的父母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的养育,才使孩子成为一个“好孩子”,甚至暗自为之骄傲。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育儿方法抑制了孩子的自发性,使他们变得缺乏热情和活力。

过度保护是父母的一种养育方式。也就是说,在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这段时间里,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让孩子做。比如“做得不好”或者“花太多时间”。这样,孩子的自发发展就被抑制了。

因此,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成年人,希望父母为他们做一些小事情。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为自己服务。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孩子会用命令的语气来发号施令。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甚至会出现对父母的暴力行为。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在家里看起来神气活现,乍一看似乎精力充沛,但到了外面就不行了。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窝里横”。

这种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和别的孩子玩,总是爱缠着老师。而老师不只是应付一个孩子,所以孩子越来越不舒服,渐渐不想上幼儿园。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孩子交朋友的能力将无法提升。这样,从小学到青春期就会出现问题。

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促进孩子的自发成长,抛弃“好孩子”的限制和命令,把自由还给孩子。因为自发性是在自由中发展的。

第二种情况下,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保护,试着放手让他自己去解决。

孩子最初会感到不知所措。然而,自发性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会逐渐鼓起勇气自己去尝试。

12 12 分享:

相关课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