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中学数学提问技巧分析

1

中学数学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学数学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问题的性质和难易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另外,课堂提问的难易深浅要适度,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作答,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确定难度要以中等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点,提问时给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兼顾出色生和学困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应提出层次较高、难度较大、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困生则应采用用较浅的、较易答的提问,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答错时,可提出一些与他的答案相矛盾的事实,诱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或让其他同学补充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总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将问题分解为从易到难的几个小问题,以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讲正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先补充两个小问题:(1)正方形如何由矩形、菱形转化得到?(2)矩形、菱形有什么性质?这应从哪三个角度去考虑?有了这两个小问题的铺垫,原问题的讲解就容易多了。问题的设计还要讲究循序渐进,重在方法,能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知识和解题方法,教师在复习时可这样提问:(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又如何?(3)两者的区别在哪?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中学数学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要注意启发性、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问不是越多越好,提问得好不好在于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触及问题的本质,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提问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尽量少问一些答案非此即彼的问题。

如在讲授“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设置如下一系列问题:(1)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是多少度?是如何算出来的?(2)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求其内角和呢?如何转化?(3)还可以找到其他的转化方法吗?哪种方法更简便?通过提出这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抓住关键,找到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

课堂提问要突出重点,有预见性

课堂提问应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材内容的重点、关键处设问,以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所以,教师在提问前必须深入钻研大纲,熟悉教材。这样才能提出能启发学生的问题。比如对“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给出“0和1”的答案,教师设问:“1的平方根是多少?这个平方根和1的大小关系如何?”使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原答案的问题所在,继而会分析解决“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或立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多少?”这些问题。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有目的地发问,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解决三角形相似问题时,可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本题所给的边角关系如何?要解决问题还应寻求何种边角关系?”这样目的明确的提问能“以问促思”,使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准备提问时要有预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哪些问题适合哪些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容易犯哪些错误,或思维会走入什么误区,做好这些课前思考后再设计问题,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提问效果。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以这样提问:“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只得出周长为14和16两个答案中的一个。教师可指派学生分别将得出两种答案的过程板演出来,让大家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继续问:“如果边长4改成3呢?”估计很多学生会答出“12和15”。这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标有数据的草图,答错的学生就会发现12这个答案是不对的,教师随即究其原因。这样学生经过探究,获得领悟,教学效果一定会优于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中学数学提问技巧分析

问题要有激发性

孔子语:“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问”引发出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追求设问的艺术,深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应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的追求。

教无定法,但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但要有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成功的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数学课堂的设问要和课堂具体环节的目的、时机、作用相结合,讲究设问的方式的科学性。

3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的提问能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教师的提问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讲“整式的运算”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再按如下顺序运算:(1)用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2)再把所得的数的各数位上的数相加;(3)再乘以15减去88,结果等于多少。虽然学生在纸上写的数不一样,但经过这样顺序运算,结果都一样。同学们感到很惊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了求知欲,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大家思考以后,我故弄玄虚说:“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认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样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所学新知识上,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要具有实用性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例如,“乘法公式——平方差”的新课导入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则故事:张三租了李四的一块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土地,有一天李四找到他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不吃亏,你看如何?”张三立即点头应允。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张三,你会答应吗?请说明理由。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提问要具有普遍性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比较沉闷。如今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提问是调动课堂气氛的好办法,而且要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要使全体学生都对教师的问题感兴趣,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学生提问。因此,课堂提问要具有普遍性,教师提问的机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都有机会回答。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回答情况灵活地调节问题的范围,要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

4

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要适时、适量

适时,即教师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发问,学生按部就班地回答问题,教师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并稍作讲解后再提下一个问题,如此反复。这样的机械问答,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探究问题的兴趣受到极大的影响。其实,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疑惑状态时,此时的提问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讲绝对值的性质|a|=a(a≥0)时,学生常忽视条件,教师可举出此式不成立的反例,使学生产生探索错误在哪里的欲望,接着教师再提出式子成立的条件,就会使学生记忆深刻。

适量,是指教师的提问要少而精,指向重点。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5─35分钟。教师提问的次数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课堂不能全都由提问占据,否则会使教学重点不突出,令学生找不到思考的方向,不利于解决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故课堂提问应当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讲究数量、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力戒低效的“满堂问”。

提问时应做到由浅入深

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学纪》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及此”。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第一个问题能让学生增大信心的话,后面的问题学生自然就会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去解决它。

同时,提问时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设计,以求深化认识,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有的教师课堂上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如同口头禅,看似问得多,但实际上什么也没问,发现一些学生不专心听课,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就突然发问,借机整治惩罚,久而久之老师的提问使学生产生畏惧等等。这样的提问效果不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丢掉了自己的思路。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中学数学提问技巧分析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