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

1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

课堂调控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的课堂调控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采取良好的课堂调控措施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处理偶发事件,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由于小学生爱玩、好动、调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这些偶发的课堂事件常常让教师始料不及,其不仅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背离,还容易导致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分散,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作为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这些偶发事件,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

例如,一次,我在给学生讲《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时,教室外面的操场上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加油声音此起彼伏,这时在教室内的学生注意力都有所转移,有一些学生甚至将脸贴到窗户上去看外面的比赛。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始料未及的,如果一味地采取批评的方式,完全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列举出几个成语来形容外面的拔河比赛。

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迅速从外面的拔河比赛中转移到课堂思考上来,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随后的课堂教学异常顺利。

此外,还有一些课堂偶发事件会使教师处于窘境,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和正常的课堂教学进程。面对这一情况,采取正确方式进行课题调控是建立教师威信和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例如,对于一些影响不大的事件,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幽默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以亲切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掌控节奏,调控教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调控,诸如如何提问、如何使用语言、如何安排活动的方式、如何总结等,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例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教师问到哪里学生就要思考到哪里,如果问题提问得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的问题上需要进行思考,尽量使问题提到那些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对学生做出语言训练的点上。

以《学会查无字字典》这一篇课文为例,在教学时,我问道:“课文中的爸爸带着小朋友来认识成语,那大家有没有从身边的一些事中发现成语呢?”一个学生说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带他到公园游玩儿,那里的花朵开得特别漂亮,他觉得可以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接着,其他的学生也都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

最后,我总结道:“虽然我们在不认识某个字的时候可以去查字典,但是我们更要注重从生活中学习,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只有认真观察生活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学生听了这段话后似乎都有了一些感悟,这时再开展新课的教学便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还能帮助他们去更好地认识生活。

除了提问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叙述、说明性的语言对课堂进行调控。久而久之,教师便可以不断提高自身调控课堂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2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一

一、简化课堂

1、简化教学内容

实施了人教版教材后,我们都不难看到:新教材的内容在量上多了很多。低年级第一册拼音部分就有四个复习,六个单元;第二到第四册教材都有八个单元,每一册教材当中都包括八篇识字,三十四篇左右的课文。

每篇需要认识的新的汉字的数量比原来的教材有大幅度的增加。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但要承载的东西比起其他年级的学生要多得多。而我们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懂得太少,觉得讲得越细,孩子就理解得越深;读得越多,孩子就学得越好,对教学内容难以割舍;还有的老师觉得教材既然都这样编排出来了,如果不教那么考试考出来怎么办?所以对教学内容不敢割舍。

案例陈述:《学会劝阻》

理论阐述:不同学生所能承受的教学内容是有一个度的,教学内容太多,构成教学节奏太紧,使学生的心理节奏一直处于急促、紧张的状态,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这疲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学生游离我们的课堂。

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象卢勤老师说过的故事《蹲下来看孩子》中的那位妈妈,蹲下身来,真实地感受一下孩子眼中的世界。正视学生的学情,以教材为例,截取部分,简化教学内容,那么课堂上就可以放慢脚步,和学生真诚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不会,并竭尽我们教师的全力引导他们从不会到会,课堂上就一定能够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再看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调控,那么在稍纵即逝的40分钟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既要完成读通读顺课文和识字写字的保底工作,又要理解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语言文字训练,什么都面面俱到,必定什么都不能到。

在语文课堂中对于一些长的课文,要合理挤出有效的教学时间实现“长文短教”,做到立足文本,一课只求一得,落实字、词、句的低年级的训练重点,就足够了。其实,舍弃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2、简化教学语言

课堂调空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常规的训练。但常规训练不能靠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的提醒,春风化雨的激励评价,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

学生的行为总在反复,造成我们老师每天也得重复差不多的语言,时间一长,容易使学生形成听觉疲劳,甚至是听觉倦怠。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经常采用一些肢体语言进行调控,效果很好。比如:

课堂上的目光提问;迫切需要发言的学生建议他们可轻轻摇动自己的小手;注目倾听;击掌两下,表示要安静……诸如此类肢体暗示学生一旦掌握,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实现无声无息地轻松调空。

二、趣化课堂

说到低年级的课堂,不能不提到“趣”。而关于趣的营造,方法更是多。有表演、故事、竞赛、游戏激趣,大型公开课上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调控,还有把教学的环节以闯关形式出现,不停吸引学生的眼球,自始至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曾有一个研究教育的人士说过: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所以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怎样运用故事情节趣化低年级的课堂。

语文课堂调控方法

在拼音的学习中,借以学习拼音知识的插图与插图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而这些毫无关联的插图,又与每一节课学习的拼音知识紧紧相连。那么,单纯地以图教学拼音知识,容易产生单调、无味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将这些零散的没有逻辑联系的插图,串联起来,协调于统一的有趣的情境中,就能让拼音学习成为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孩子进行的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活动。

三、异化课堂

一堂课就如一块蛋糕,都是甜的,一直吃就腻了。再去吃点其他的东西就有味了。所以说没有变化的课堂是了无生机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我们要追求不一样的、有变化的课堂,也就是所谓的异化。

1、板块变化

课堂其实是一个氛围场。课堂的基调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低年纪的课堂调空很讲究动静搭配的问题。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使课堂处于安静的状态。

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因此课堂虽然活跃但却显得浮躁;如果“静”多“动”少,学生就容易疲惫导致课堂沉闷压抑。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画风》的教学可以把安静的生字书写环节放在导课、课中、课末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一个游戏之后,适当设计一些如听写、练习、默读,以静制动,快速调整学生状态;又比如在较长时间的看、写之后,结合教学,设计一些表演、背诵等活动量较大的环节;连续的半节课的训练之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可以组织学生来一段律动等形式的课中操,舒展肢体,以动制静。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正如一些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教学设计时候也要重视动、静的合理与巧妙转换,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场,获得一个开放但不失控,规范但不沉闷的课堂。

2、语言变化

首先追求语气语调上的变化。比如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唤起无意注意;因为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令大脑皮层很快的进入抑制状态。

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则打破着这种单调的催眠刺激。

其次追求内容上的变化。

如课中的写字指导常常有读准音、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动手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几个步骤。教学时可以把这些习惯性的说法改成:和生字宝宝打招呼(读准音)、找找生字宝宝的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送生字宝宝回家(动手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把原本枯燥的识写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以呈现,让学生把生字宝宝当成朋友一样去爱、去呵护和生字一起游戏,体验交往的快乐,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

第三,追求节奏变化。

这样,通过这些变化,,使教师的语言就象蜜一样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驱散“脱轨”行为,使他们没有心思再去“走神”或“搅场”,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

3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二

一、读,激活课堂

如今的语文课堂,往往越是到了毕业班,越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进入了沉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语感,就会将它转化为一种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多创造学生朗读的机会。

安排学生在每天早晨上课前,放开声音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作文、报纸杂志,甚至各种阅读资料。

通过朗读,使学生凭借对声音的经验直觉而对语言作出敏锐的反映,通过瞬间性的感知与领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语文课堂上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

教师应注意在语速、停顿、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可以让书声激活沉闷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语感。

二、问题,引领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实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设计新颖、深刻的教学问题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题教学模式。

讨论课上,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就能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问题课上,教师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问题,并对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予以奖励。

如在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人教版必修4)时,师生共同围绕“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及“应如何看待生死?”两个问题开展教学。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生命的本质在于死?”有的学生提出“如果说生命的长度是一个常数,那么我们该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样深刻的问题。

点评课上,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单元教学重点规定一定的评点内容,明确点评的方向,据此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或评点文章的内容,或评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或评点文章的语言。点评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三、活动,体验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做到这一点的语文课堂必然就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为此,我们必须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

3.1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

每节课前腾出三、五分钟,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介绍个人的兴趣爱好,描述一段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情景;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句名人名言,介绍一个自己崇拜的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等。讲述时,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

3.2实践活动课更是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每个必修模块均安排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单元,这些内容尽可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创设学生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一回“主持人”的乐趣,促其语言和个性进一步发展;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准备――搜集、整理、分析、综合后,课上抢答比赛,展现风采;让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人生,锻炼了思辨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倾吐阅读名著的点滴感受。

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课堂,让他们自己去展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富有生机和活力。

4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三

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规则

语文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明确要求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时,有关言行举止以及应该遵守的规范,使学生知道老师的要求、期望或行为标准,知道在课堂中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规范语文课堂行为

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规则,能使学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容易建立起彼此的情感,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配合,尤其是教师的个性对课堂的影响不容忽视。心理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性格、态度会感染给班上的学生,比如,一个焦虑程度过高,在课堂总是小心翼翼,惟恐课堂秩序失去控制,担心自己教学出现失误的教师,容易使课堂气氛趋于拘谨和刻板,并使学生在上课时也过分谨慎、固守常规。

而一个热情、开朗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创造出热烈、积极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个性倾向,克服自身一些潜在的缺点和不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学生。首先,教师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自己。

其次,不要认为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针对自己;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违反纪律并非针对教师而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最后,教师还要具备幽默感及辨别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幽默的话语,可以缓解班级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建立。

例如,当课堂上出现一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表现一下幽默感,让学生轻松地笑笑,然后带着好情绪再转入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中。

(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充满爱心,关心理解学生、富有同情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仿效教师的行为,整个班级也会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因此,一名素质良好的教师,应该具备自律精神,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威信,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进步。

二、创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时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利用新颖别致的内容与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完全处于上课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不当课堂行为及偶发事件的处理

语文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之中,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

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意外的烦恼,如何有效处理不当课堂行为及课堂偶发事件,及时将意外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之中,这既能表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同时也是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会。

1.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不当课堂行为时,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不随意进行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如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警告学生,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课堂控制的目的。

2.温处理。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出错带来的问题,例如板书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课堂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中。

运用幽默: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教师可通过讲个小笑话,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创设情景: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课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景,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小竞赛、小表演等,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3.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例如:静静的课堂中一学生突发怪叫;正放录音时教室突然停电;讨论问题时两个学生突然扭打在一起;一学生作鬼脸引起全班哄笑……。

这些偶发的事件和各种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都会引起课堂内混乱,从而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教师首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能大发雷霆,愤怒会削弱教师客观地处理事务的能力。

发怒就等于告诉学生,他们的行动恰恰击中了教师的要害。而这一结果往往正是一部分学生所期待的。因此,发火本身成为一种强化刺激。而老师的镇定自若、当机立断的态度比实际上采取的具体措施更为重要,这等于清楚地告诉捣乱的学生,你的行为对老师没有效力,老师可以表现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转回头继续讲课。

而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则要正面加以严肃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不良行为。

当然,正面批评要坚持晓之以理,尊重学生,客气地重复一遍自己的要求,不要跟学生有肢体上的接触,不要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我警告你” 之类的话,避免批评时情绪激动、言辞尖刻,有粗鲁和威胁性语言,然后尽快转入正题。

运用这种处理方式应注意:(1)不要长时间中断教学;(2)批评应清楚而肯定;(3)批评应围绕一个中心,就事论事。如还无法解决问题,则留待课后单独处理,不影响教学。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调控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