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

1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

对课堂教学来说,仅有好的开头还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还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收好这个口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总结归纳式结尾

总结归纳式结尾是在上课结束前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所上的教学内容提纲挈领进行归纳、总结。要求教师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进行总结。

例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交流、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荣获浙江省优质课的金华师范附属小学的王春燕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在海鸥的心里一定牢牢记住了这位――生:老人。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

师:在我们心中也一定牢牢记住了这位――生:老人,师:和这一群懂得感恩的――生:海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配以板书:老人与海鸥――亲人。

这样的结尾设计就是很好的采用了总结归纳式进行结尾,简明扼要地归纳总结了全文,对于教学十分完整、有效。

(二)拓展延伸式结尾

拓展延伸式结尾是把课堂教学的成果向课外延伸的结课方式。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诸子百家。

例如由于《石榴》一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于是本文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在同学们了解了石榴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成熟过程基础之上,教师这样结课:师:同学们,海南四季如春,瓜果无处不在,学习这篇文章后,大家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看一看谁观察得认真仔细,写得具体有趣。

(三)欣赏品评式结尾

欣赏品评式结尾就是在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品评课文,感受课文的立意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搭石》一文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于是教师在结尾处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那它是什么?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师:正是因为有了这时时、事事、处处的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透过风景我们看到到了人们的风貌,感受到了家乡淳朴的民风。

让我们自由读全文,再一次去感受那搭石之美。

这种欣赏品评式结尾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使学生的身心都步入了一个美的天堂。

(四)思考回味式结尾

思考回味式结尾就是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结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在全文教学的结尾教师采用思考回味式让学生找读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语句:重点句:(巨人说:)“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师: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学习中你有学会爱,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经历吗?和大家一起分享后你快乐吗?

2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一

一、总括结束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及课文结构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意在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自然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水。

例如学完《秋天》后,我这样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多了些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涩。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这样的结束,既有对课文写法的小结,也有对课文立意的归纳,又有对课文结获的传递,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号召结束法

学完课文后对学生发出鼓励性的号召,能教会学生向善求真,最终达到育人的效果。如学完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后,老师可以这样号召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进行了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而美丽的事业吧。

三、祝愿结束法

这种结束法能给人温馨和鼓舞,起到催人奋进,教人自新的作用。比如在上完《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时,我们可以这样说祝愿: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人生的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四、引用结束法

就是在教完课文时,引用名人名言或诗歌、俗语等来对全文来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完《生命生命》时可以这样结束:文章是讲完了,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冰心老人曾说过:“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对生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对照结束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教学完《孔乙己》一文后,我们就可以与前一学期学过的《范进中举》进行对比来设计结束语。这样一对比,学生既能温习旧的知识,又能加深对新的知识的理解。

六、编小诗进行综合总结

全篇文章学习完,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主题或章法,有利于整体回顾把握文本乃至课堂,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历代君王失民心,唯独太宗重百姓。贞观之治享太平,君明臣贤是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总结探讨历史现象与原因。“鸿门宴剑拔弩张,莽樊哙怒斥项王。

范增智谋庄剑舞,沛公逃席脱身忙。”(《鸿门宴》)总结品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表现。“楚霸王自刎乌江,汉高祖衣锦还乡。成败由人非天力,鸿门一宴见端详。”(《鸿门宴》)概括历史事件,表达教者见解。

七、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利用悬念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实欲,就如章回体小说一样,看完了这一回,总想急于了解下一回的内容。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望月》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就是这样设置悬念的:(文章)写得美,读得也美。

大作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从古至今都是这一个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都那么美呢?今天作业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山、树、人、房屋都是什么样。

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于老师期待着。像于老师这样的结束语,用期待的话语,以读促写,既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又使学生因下课铃声而行将关闭的思考的闸门再次打开。

八、检查测验式或“作业式”

这两种方法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又为教师下次的教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学生操作,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牢固。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束语能收到或荡人心扉、或发人深思、或催人奋进、或夺人心魄等效果。

3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二

一、延伸扩展

一般地说,教师上完课,学生就静静地等待老师布置作业,此时,教师巧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我在总结全文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少年时期的闰土是天真可爱、聪明灵活、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三十年之后,闰土将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由于局限于课文内容,没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有的学生说,闰土长大将成为一个种瓜能手;有的说,闰土长大将成为一个大企业家;还有的说,他这样聪明,长大一定会成为一个大科学家。

这时,我又启发他们,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能变成你们所想像的人吗?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忙月的儿子,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从而想像,三十年后的闰土,由于受时建势力的束缚,将会变成一个愚昧的人;有的说,由于家境贫困,没有土地,他也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了忙月,受人摆布等。究竟怎样呢?请大家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样的结尾,将课内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二、回味思考

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咀嚼、思考、领悟。

例如:《凡卡》的结尾,没有写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留给读者的只是省略号。在教学时,我提了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假如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他会接凡卡回去吗?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这些问题萦回在学生脑际,可使他们更深刻地去关心凡卡的命运。


语文课堂结尾方法

又如:《滥竽充数》的结尾,故事虽已结束,但对故事的结果还有探讨、回味的余地。教师这时可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根据平时从书上、电视上看到过的有关内容和你的经验去推测,南郭先生后来会怎样做呢?于是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南郭先生本性不改,在自己的国家混不下去了,就到别的国家去混了。

也有的同学说,南郭先生后悔极了,他于是踏踏实实地在家里练起了吹竽。三年后,他终于成了一个吹竽能手,来到了齐宣工面前,向齐宣王进行忏悔。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但学生通过讨论,加上了自己的观点,对故事情节。人物进行了分析评价。这样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三、欣赏品评

在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品评课文,感受课文的立意美、情感美和语言美,可以让学生自由高声地朗读,或低声慢吟,领悟课文的神韵;可以由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以画龙点睛式的评点;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教学《松坊溪的冬天》,可以在阅读总结时,先给学生展示一幅平时松坊溪的美景图,再配上朗读录音教材,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在松坊溪的小石桥上,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小溪石、溪水以及溪中的倒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感受到南方高山地带小山村的美景。

接着再出现第二幅图,画面是雪后松坊溪的美景图,当看到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松坊溪时,你又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最后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

这样的结尾,运用多种手段,把语言形象、画面形象、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使文、曲、意、情融为一体,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真正地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公务员之家:

四、借鉴模仿

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形成,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读学说,从读学写,既是对本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强化,又为形成技能打下了基础。

4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三

1、总结概括。

帮助学生把学习的教材内容加以整理归纳。 总结提高,以加深印象,牢固记忆。为此,可以设计概括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原有板书,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简明、扼要而又系统、完整上。简明、扼要就是把教学内容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最有条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便于记忆,一般要配合使用板书;系统、完整则是不打破或损害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不遗漏内容要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教学《看图读拼音识字3》(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下同;五、六年制第一册)的第一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所得: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大家学了音节词,能读儿歌,认识了日、月两个生字,还学习这两个生字的笔顺。比比看,谁记得牢,说得好,回家把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告诉给爸爸、妈妈听。这种方式用在低年级,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得的愉快,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回应。

指结尾与教学的起始阶段呼应, 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相应,做到完整、圆满。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这样的表现方法逻辑性强,可使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产生一种喜悦感,有助于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一位教师教学高年级课文《穷人》,采用设疑导入新课的方法,提出:这篇课文着重写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用穷人为题呢?在讲读全文以后,先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回答课后练习题,说一说渔夫、桑娜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教师给予帮助,小结:他们的品质,都是穷人的好品质,桑娜只是穷人的代表。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把话题转向标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回答,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穷人为题。学生的发言指出,这是因为,课文记叙的对象都是穷人,记叙的内容是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感人事件,记叙的目的是为了赞颂穷人的高贵品质等。在学生踊跃发言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课堂教学。

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用激疑设问导入新课,给学生提示重点,指明阅读思考的方向;讲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解疑的过程;课的结束,让学生释疑,反映阅读思考所得。采用回应的方式,不仅使课堂结构严谨,而且能及时获得反馈的信息,还能激起学生学有所得的愉悦和乐趣。

3、延伸扩展。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基础, 在课的结束时,因势利导,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活动,把书本知识扩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创造,使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有更扎实的基础。

教学《少年闰土》(五年制第九册),在课的结束时,可以介绍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扩大阅读量,在课外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赵州桥》(五年制第五册、六年制第六册),是这样结束课教学的: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国有不少地方的大桥都是以它为典范而建造的。请同学们今后在观看电视、电影和风景画片时注意,有哪些大桥是仿照赵州桥建造的。下课了,学生没有冲出教室,却在搜索记忆,议论开了。

4、欣赏品评。

在课的结束时,引导学生欣赏和品评课文, 感受课文的立意美、情感美和语言美。可以让学生自由高声朗读或低声慢吟,领悟课文的神韵;也可以由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以画龙点睛式的评点;还可以借助幻灯投影和录音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教学《桂林山水》(五年制第九册),可以在阅读总结环节,播放配上欢乐曲调的朗读录音教材,结合演示幻灯投影片(画面是漓江两岸的风光),让学生眼看、耳听、心想。这样结尾,运用多种电教手段,把语言形象、画面形象、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使文、画、曲、意、情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自然的美,充满愉悦的气氛。

5、练习应用。

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 以练习应用的形式来结束课堂教学。通过练习应用,检查落实课堂教学的效果;或巩固新学习的知识技能,举一反三,在迁移中得到提高;或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达到理性的升华等。

教学的意图虽然不同,但都是以学生的活动来结束课堂教学。与一般的课堂练习比较,它的艺术性体现在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练习应用的内容范围是多方面的,可以引导学生从读学说、从读学写,也可以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培养技能等。

练习应用的形式生动活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可以自由练习,也可以集体练习,还可以开展竞赛评比活动等。

有一位教师教学《三味书屋》(五年制第六册、六年制第七册),在课的结束前,让学生应用学到的观察顺序,使用方位词语,说一段话,介绍教室的陈设。这是引导学生从读学说,举一反三,在迁移中巩固提高。

6、回味思考。

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 让学生去咀嚼、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或者揭示新的矛盾,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答,以激发学生下一次学习新课的求知欲,即这课的尾为另一课的头架桥作铺垫。

这种结尾方法,艺术性要求高,既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又不使学生感到费解、不可琢磨,不被误认为是有意为难。这其中有一个度的问题,掌握好这个度就是艺术。

一般说来,这种结尾的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性质、难易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水平,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悟出道理,或找到答案。此外,使用这种方法,应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检查复习,看看有多少学生悟出道理,全然明白。

例如《凡卡》(五年制第九册)的结尾,没有写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留给读者的只是省略号。一位教师教这篇课文,留下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假如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会接他回乡下吗?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这些问题萦回在学生脑际,使他们深深关心着凡卡的命运。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结尾方法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语文学习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