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朴新教育
广州朴新教育采用1个老师,小组与1对1,2种教学方式,让学员夯基基础、成绩拔高两不误,共性、个性同兼顾,提升学员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

1

小学数学 教师 如何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小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在数学课堂上很难专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后天的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并适当提高习题难度

据调查,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和课上的习题产生较大的反感,其原因是很多已经会的数学题却被老师当成习题和作业反复练习,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固定的解题思维,起不到促进学生与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常常提“因材施教”,在真正的教学中却很难合理运用,而留作业和练习题是最佳的机会,对于那些测试成绩总是在95分以上的同学,只需要将他们不懂的习题多加练习即可,适当给他们做一些有难度的思维题目,比如初级奥数题、升学考试题等,通过这些难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

也可以留一些课后的数学实践题目,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思路来给同学讲解,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充分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如学习角的测量一节时,教材上给出了测量60°和120°的两个角的方法,在测量角的度数时,这两个角的另一边都指着量角器的同一个刻度(内圈60°、外圈120°)。意图是让学生明白量角器的刻度为什么要有两圈,什么时候读内圈,什么时候读外圈。实际教学时,学生对于点对点、边对边的基本操作方法很快就能自主发现,也能说出两个角的度数。但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指着量角器的同一个刻度,而第一个角读60°,第二个角要读120°,让学生自主发言。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充分展现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

学以致用是教育最基础的要求

数学教学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的便利和可能性,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一门功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上学如何选择最近路线的问题,这时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就包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点,由此可以延伸到对于操场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计算自行车轮子与路程的关系,计算银行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率问题,还房贷金额问题与百分数计算有一定的关系,如何还贷才能够更省钱,在什么时间用电更省钱等问题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便于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基本的金融知识。

除此外,学以致用也包括常识性知识。如:一年中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延伸到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自然与地理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为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课外书。通过对这种课外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梦想,这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学这门基础学科。

2

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关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华罗庚的话中感知:"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种密切关系说明了数学与生活不能分离。而现行闭门教书的思想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隔离开来,导致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的无趣和无用。

新课程要求我们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为解决生活问题创新思维,提升反哺能力。为此,我们应创设生活情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激发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知道,自主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灌输接受学习方式有着很大差别,它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通过诱思、激趣、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等数学行为中发现对象特征,找到相似与联系,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习得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法。

长期开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他带着问题学数学、做数学。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方法地学,自主探究前,教师要授方法,营造探究氛围,提供探究素材,鼓励学生有信心、有目的、有方法开展学习。

3

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老师要多设置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愿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也不知道如何营造课堂的氛围,这样就形成了只有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听,导致一节课都没有师生互动,像一潭死水,促使学生在压迫中接受知识,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便可以提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的氛围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下便会有求知答案的欲望。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带动了课堂的活跃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的方法,还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认识新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数学作为一门形象、枯燥、难懂的学科,那么怎样化形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难懂为易学呢? 多媒体的出现便让这个问题得到了改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一个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常规教学形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与数学课堂相结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也大幅度地提升了教师所预期的课堂效果。例如,教学《认识邮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邮票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教师便可以找寻一些有关邮票的视频和图片, 让学生真实有效地体会带邮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吸引学生,还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学习,也让学生对数学的产生热爱之情。

4

优化数学思维教学

进行“一题多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在新课中,教师可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教师应把较难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就题论题,能多思多变。

一题多解是多角度地考虑同一个问题,找出各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优劣。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遵循发散性思维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在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第二次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要反馈。 “业精于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以上各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维时常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状态,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就能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教师通过变式教学,能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优化数学思维教学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把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多,有的说猴丙分得的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呢?教师拿出教具(3块大小一样的饼),演示猴子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3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子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讨论:猴王是运用了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4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如果要5块呢?学生饶有兴趣,踊跃地从情境中观察、思考、发现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全部内容,更多精选文章请访问数学学习网专栏。